教改新動向!教育部:文化課作業減下來,體育課作業加上去!
9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政策有關情況。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學校體育必須做到教會、勤練和常賽,要把文化課的作業減下來,但是體育課作業必須加上去,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掌握運動的技能。
王登峰介紹,傳統的學校體育只是蹦蹦跳跳,單純活動身體的觀念可能已經過時了,學校體育必須做到教會、勤練和常賽。勤練,就是要組織經常性、常規性的體育訓練,要布置體育作業。課堂上教會的運動技能要進行常規化的訓練,特別是要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競賽。體育課和語文、數學、外語課一樣,體育課上教會了健康知識,教會了基本運動技能,教會了專項運動技能,不練習是掌握不了的。語文要布置作業,將來體育課也必須布置作業。
9月24日,在和央視《新聞1+1》白巖松對話時,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體育作業”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說法。教育部推出的學生健康促進行動,提出了中小學生每天的體育活動時間應該是兩個小時,校內一小時,校外一小時。所以從體育課作業來講,最直接的一個內容就是我們的孩子放學回家以后,應該有一定的時間去從事戶外的體育活動、體育鍛煉。
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過去體育課就是簡單的身體運動、保持健康,并不注重教會孩子運動技能,但從教育改革的角度來講,我們的學校體育應該教會學生健康知識,教會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還要教會他們專項的運動技能。這些內容在課堂上教過之后,需要有課后的練習,才能夠把這些知識和技能真正熟練。
業內人士分析,更值得關注的是,近日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所釋放的教改信號,該文件不僅事關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培養,而且對未來大中小學體育人才的貫通培養打開一條全新的通道。今后,以中小學體育傳統特色校、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為重要載體的人才成長鏈條將在招生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據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該文件涉及兩大關鍵詞,三項改革,目標是實現兩大價值。
其中,兩個關鍵詞包括:一是融合,就是體育和教育的融合。二是發展,就是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
三項改革是核心,具體包括:
第一項改革,把體育傳統項目校和體育特色校合并為“體育傳統特色校”。合并后,不管是田徑、體操、游泳、籃排足、乒乓球、羽毛球、武術,每個學生都要學會冠名的項目技能。將來學校體育課必須立足于教會學生專項運動技能。
第二項改革,文件特別強調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是為優秀退役運動員進入校園當體育教師、體育教練打通通道。二是在學校里設立教練員崗位。下一步學生要經常化進行體育鍛煉,不僅是跑步、做操,還要訓練專項運動項目,使勤練變為現實。
第三項最重要改革,是整合體育賽事和合力共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及相關激勵和扶持政策。兩個部門原來賽事要統一起來,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在競賽過程中脫穎而出的優秀后備人才,通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共同組織起來進行訓練、比賽。形成一個完整的校園體育競賽體系,構建優秀的后備體育人才成長和上升通道,構成常賽結果。
據介紹,三項改革推動實現兩大價值:一是要實現學校體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價值,即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將這個目標細化為學校體育改革,瞄準教會、勤練、常賽模式推進,文件在這三方面都給出了明確路線圖。通過體教融合,把教育和體育相關資源有機整合起來。同時需要轉變觀念。二是文件凸顯了通過國民教育體系,培養優秀競技運動員的價值。不管是教會,還是勤練,特別是常賽,形成在最廣泛基礎上選拔優秀后備人才的通道,也就是國民教育通道,為我國培養優秀競技人才提供最廣泛基礎。
編輯| 京教君
內容來源| 國新網、北京晚報、教育部官網、“全國校園足球暨體衛藝官方”、中國教育報等,“京城教育圈”進行內容補充和編輯整理
延伸閱讀:
重磅!體育納入中考計分科目并逐步提高分值!體育總局、教育部發文
2020年8月31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體育總局 教育部關于印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納入中考計分科目,科學確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啟動體育素養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一起來看意見全文
- 標簽:公孫綠萼的媽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