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刷屏朋友圈:郎平的一句話,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今天,林紫給大家再一起來看看《奪冠》刷屏朋友圈:郎平的一句話,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01
“為什么打球?”
郎平一遍一遍地質問著朱婷。
起初朱婷無動于衷,直到郎平的語氣越來越嚴厲。
“為我爸媽!
“那你永遠也打不出來。再想。”
這個回答顯然不能讓郎平滿意,她依舊滿臉嚴肅。
“成為你,你滿意了吧?”
朱婷憤然怒吼,現場一片愕然。
在觀看電影《奪冠》之前,誰能想象這段激烈的問答,竟出自郎平和朱婷這對親密無間的師徒。
成為郎平,是許多女排隊員的夢想,但是郎平卻對朱婷說:
“你永遠成不了我。”
這并非郎平的自傲,這是真實的人生。
“我們這代人是苦過來的,你們應該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放開了打,豁出去打。 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一語驚醒夢中人。
夢中人不只有朱婷,也有每一個在歲月蹉跎中彷徨的我們:
所謂不負此生,從來不是活成任何別人的樣子,而是找到最好的自己。
02
朱婷,國外電視臺曾這樣評價她:
沒人能防住朱婷,有朱婷的中國女排,短期內看不到任何可以戰勝的希望。
現在的朱婷不僅是全球職業聯賽MVP、最佳主攻,還連續三年蟬聯World of Volley最佳女排運動員。
這樣的成就早已經追平了自己的恩師郎平,國際排聯官網都史無前例的盛贊她為“超級球星”、“不可思議的力量”......
但是,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朱婷在人生的前十年,是一個從未走出過河南周口貧困縣的小小村落的農村姑娘。
她在很小的時候就體驗到了生活的艱辛,兩個姐姐很小便輟學,把讀書的機會留給了朱婷。 但是因為小學成績并不突出,父親也曾想過讓她輟學。
輟學打工,這是朱婷姐姐們的出路,也是很多同齡人的人生。那些年,朱婷也曾以為自己的一生也就那樣了。
但是,朱婷沒有認命。
她拒絕了父親輟學打工的建議,獨自一人前往縣城讀中學。
也就是那以后,她接觸到了體育,并走上了一條荊棘遍地卻燦爛無比的征程。
但在周口市體育運動學校的日子一開始就過得異常艱辛。
朱婷爸爸曾回憶:“那時朱婷每到飯點,便會買個饅頭,加一毛的咸菜,摻和著吃。她一個星期的生活費,也只用12元!
再加上排球的訓練異常辛苦,女排隊員們被排球擊打得體無完膚,躺在地上痛哭流涕,甚至有人當場就提出離隊。
年少的朱婷卻沒有想過當逃兵。
因為這條路,是朱婷自己選的,即使咬碎了牙,也要堅持走下去。
堅持下去,迎來的就是希望。
朱婷在18歲那年,遇到了自己的伯樂,當時執掌中國女排帥印的郎平。
在郎平的精心調教下,朱婷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就成為了萬眾矚目的體壇明星,每每出場,勢不可擋。
當然,沒有一顆鉆石能天生閃耀四方,朱婷所經歷的一切,正是說明,人這一輩子年輕時所受的的苦,都將成為人生的跳板。
每一顆鉆石打磨自己的經歷,就是一段尋找自己的旅程,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會成就什么樣的人生,而做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正如前文郎平對朱婷說的:“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而朱婷,其實早就已經憑借自己的決心和堅持,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03
教育,就是找到一個人的生命方式。
有很多家長,一定思考過,到底應該怎么教育孩子,哪種教育適合自己家的孩子。
朱婷的經歷告訴我們,其實教育,可以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試想,如果當時朱婷的父親一定堅持朱婷早早輟學打工,而不是支持她的決定繼續上學,或許朱婷就不可能走上體育之路。
而在體校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朱婷也常常打電話和父親哭訴。但是每到這時候,父親和她達成的協議總是“再堅持一下”。
因為如果半途而廢,她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排球運動員的資格,更是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朱婷的成功離不開自身的決定和拼搏,但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同樣至關重要。
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每一個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從事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就足夠了。
當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會成為像朱婷一樣的體育明星,奧運冠軍。
此時我們或許更能體會到郎平對朱婷那番話的深意:“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生命最可貴的,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而生命最精彩的,就在于每個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當這種方式適合這個生命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生命充滿著活力和激情
- 標簽:飛螺網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