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扇門真的是虛掩的
【雨霖鈴專欄】
如果那扇門真的是虛掩的
原創作者|楓樵
俞敏洪老師講過這樣一件趣事:一位同學申請出國的簽證,前八次都被拒絕了。直到他第九次出現,簽證官終于讓他通過了。這位同學問為什么自己通過了,簽證官回答:“因為我再也不想見到你了。”
我佩服那位同學的不屈不撓。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李惠安的研究早已證明,把成功者和他人區分開來的最根本因素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堅持。
01.螢光背后是拼命扇動的翅膀
網絡面試結束之前,HR贊許地說:“你很自信”。
面對突如其來的褒獎,我有些無所適從。
我自認并不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從小到大,不管取得什么成績,都不能改變我骨子里對自己的苛求。
我無意中翻到自己來加拿大后寫的第一份簡歷,似乎找到了答案:標題下方的個人資料上赫然寫著性別、年齡和健康狀況。
我不禁啞然失笑:這些私人信息在國外的簡歷中是根本不會涉及的。如果我是HR,大概也不會錄用當初的自己。
大學畢業前,我僥幸通過了教師招聘考試,得以順利進入職場,免去了人才市場的殘酷競爭。
那份曾經草草寫就的簡歷,也就從此被我棄置在電腦的某個文件夾里。
再次需要用到簡歷,已經是留學之前的暑假。學校發來一則志愿者招聘啟事,我這才勉為其難地搜索出當年的文檔,翻譯成英文。
在海外申請第一份兼職的時候,我更是絞盡腦汁,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參考了各種模板,才把自己的基本信息、獲獎情況和工作經驗胡亂拼湊了一番。
而我的中式思維和有限的實戰經歷在這個嶄新的國度實在是派不上什么用場,一封封生澀、蒼白的簡歷,投出去之后都不出意料地石沉大海。
于是,我不斷反思總結,咨詢學校的求職服務部門、參加學習講座、向校友和前輩請教,并且把每一次投遞簡歷視為鍛煉、提升的機會。不斷寫、反復改,從原先的生拉硬扯,到后來的輕車熟路,我的資料終于越來越完善,排版也越來越精良。
面試之前,我給自己錄視頻,一遍一遍地演練,終于能在回答提問時面帶微笑,侃侃而談。
堅持不懈的努力經驗告訴我,如果你遇到的人臉上有一點自信的光,那一定是因為他(她)背后那雙奮力煽動的翅膀。
02.實力是支撐從容淡定的支架
米歇爾
- 標簽:2009年中國gdp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