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贊美,私下批評”,教科書式的親子溝通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來源|親子天下
今天,分享一位媽媽親測有效的贊譽與批評方式,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01
“當眾指責”的方式
不會帶來長遠的正面效果
,我怎么抹也抹不掉。02
贊美要公開,批評要私下
”。 ”,卻是出于害怕被羞辱的恐懼感。他們在人前贊美我,批評留著私底下說。
,也維護我的 自尊,每次想到他們,我就充滿感激!貶抑人的自尊,只會破壞人自尊自重之心,人不會因為一直被挑毛病而變得完美,但卻會因為一句溫柔鼓勵,而愿意努力改進。
03
從“當眾指責”到“私下批評”
女兒的轉變讓人驚喜
”當時我嗤之以鼻,覺得有什么大不了,為什么不能說?我錯了。
昨天女兒上音樂課時亂按鋼琴,我又犯老毛病,一直當眾糾正她,她也開始越來越鬧。
所幸我很快意識到自己的粗魯,立刻轉換方式,在她耳邊低聲說,“ 沒關系,如果現在不想彈,我們就先不開電源。” 她的情緒回穩了些。
下課時,我帶她去跟老師借平臺鋼琴,把剛剛略過去的那首曲子彈給老師聽,她坐上椅子,有些不想彈,我對旁邊的老師說:“她最近很棒喔!會主動練鋼琴,而且彈得很棒!”
女兒一聽,臉上露出微笑,雙手放上琴鍵,一氣呵成彈完松鼠搖籃曲。
這就是“人前贊美,私下批評”的魔力!
來源|父母匯
5個關于父親的幽默小故事,看哭很多人(感人淚奔)
這是5個關于父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看得讓人心頭一緊,眼眶發紅。
01
《散步》
一女在違背父親意愿下結婚,離婚,父女反目,生活貧困并攜一子。
其母心慈,勸女兒趁其父散步的空閑帶著兒子回家吃頓熱飯,于是便常帶著兒子刻意避開父親回娘家吃飯。
直到一日下雨,父女兩人在社區偶然相遇回避不及,父親尷尬道:“以后回家吃飯就別躲躲藏藏的,害得我下大雨都得出來!”
父親,
總是為你默默付出的那一個,
無論你做錯了什么,
他都會無條件原諒你。
02
《墻下》
一男生高中時沉迷網路,時常半夜翻墻出校上網。
一日他照例翻墻,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歸,面色古怪,問之不語。
從此認真讀書,不再上網,學校盛傳他見鬼了。
后來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學問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說:“那天父親來送生活費,父親舍不得住旅館,在墻下坐了一夜!
擁有了親情,
就擁有了努力向上的動力。
我們做的一切,
都是為了子女,
希望所有的子女都能知道父母的辛勞。
03
《染發》
今天爸爸在家自己染頭。
我就問他:“爸,你都快60了還染頭發干嘛啊,還想勾搭女人去?”
我爸說:“每次我回老家前都把頭發染黑,那樣你奶奶看見就會以為我還年輕,她也不老了。”
關心子女,
照顧孫輩,
但也別忘了在家里的老父母們!
04
《追到》
族中一爺爺輩人,七十多了,竟然在大門外跟幾個五六歲小屁孩坐泥地上打彈珠,還大呼小叫耍賴。
被祖奶奶聽到了,拄著拐棍出來就要揍他,他起身就跑。
結果還是被追上,結結實實挨了一棍子。
事后他微笑的說:“要不是怕我媽摔倒,她是追不到我的……”
無論多大年紀,
媽媽總是那個最溫暖的存在,
總是我們花一輩子去呵護關心的人。
05
《功夫》
爸爸:“兒子你覺得爸爸壯嗎?”
兒:“嗯。”
爸爸:“你覺得少林功夫厲害嗎?”
兒子:“厲害。”
爸爸:“如果我剃成光頭,練少林功夫好嗎?”
兒子拍手:“太好了!”
第二天,兒子看到光頭的爸爸,高興地說:“爸爸加油,一定要練成高手!
那天,是爸爸化療的前一天……
玩笑的背后,
可能是一個善意的謊言,
我們很多時候只看到表現,
卻看不到事情的本質。
這5個小故事,不僅有趣,還富有哲理,特別是最后一個,看得我心頭一緊,眼眶發紅……
其實,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的,為子女無私奉獻著,發給朋友一起看看吧!
- 標簽:三輪車圖片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