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游戲!
▲洪蘭,臺灣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臺灣第一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對于孩子的學習,教育者們經常會感到疑問和挫敗:為什么孩子不聽話?為什么他們學東西這么慢?“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孩子可能未來就這樣了……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很高,另一方面是不了解孩子的大腦發育規律。
本期幼視野,來自于洪蘭教授的一場以“孩子大腦發展密碼與教養的藝術”為主題的講座。
洪蘭教授認為: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主動地學習效果最好;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要將錯誤轉換成經驗,在哪里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運動、游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01 /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
而是贏在轉折點
作為一名教育家,洪蘭也曾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曾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她告訴大家,大人需要知道孩子的大腦是怎么回事:以下這張圖上不同顏色代表的區域其實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黃色的部分是額葉,具有大腦發展中最高級的整合功能;紫色和灰色交接的地方,是聽覺值……
大腦的重要性
因此,大人不能打孩子,特別是打孩子的頭部。因為,這可能造成孩子大腦生理機制的損傷。而大腦一旦損傷,人就會在生理機制上遭遇障礙,日后再怎么通過后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
而從大腦發展的角度,每個人的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海馬回的神經細胞再生,大腦的神經連接在不停地改變。
海馬回的神經細胞再生,大腦的神經連接不停在改變
因此,學習的時候,神經回路會加強。
9個月嬰兒,在會爬之后開始探索,神經開始大量連接。
最左是剛出生嬰兒的大腦
中間是三個月
最右是兩歲小孩的大腦神經連接
在她看來,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
因為,人的大腦一直在發展,一直在變化,大腦有可塑性,大腦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變神經網路連接,“它的神經回路是可以改變的”。
人生是馬拉松,爭的是終點,不是起點,要跑到終點才是
- 標簽:青山綠水下一句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