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做個這樣的老師!各科老師寫的情書,只有當過老師才懂!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老師都能不念過往,無畏將來。
01
做一個快樂的老師
從今天起,除了上課、打雜、應付檢查,還要讀書、運動、靜靜地發呆。
從今天起,到處走走,認識有趣的人,不再把生活局限于簡單的校園。
從今天起,傾聽孩子的內心,擁抱父母的遲緩,尊重愛人的每一個需求,我們不光是老師,也是家人彼此的陪伴。
從今天起,該爭取的去爭取,能放下的就放下,不讓外物,左右了悲歡。
從今天起,做一個快樂的老師,心里養一片大海,與夢交換這世間所有的美好。
02
做一個“花苞”老師
老師應該像欣賞和等待一個個花苞漸次開放一般,欣賞和等待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因花朵的遲開而著急,更不因未結花苞而放棄。
努力做一個靜候花開或坐看大樹參天的人。
03
做一個“不妥協”的老師
面對古靈精怪的孫悟空,唐僧還能念個緊箍咒,我們卻只能為他們讀讀勸學篇,無奈無語無力。
“不跪著教書”、不做“分數”的奴隸,從前成績高低論成敗,而今保全錚錚傲骨。你不跪著教,學生才能昂起頭學。
04
做一個“總是安心”的老師
一個安心的老師,是不會因為事物的繁雜而煩躁的。
一個安心的老師,是不會因為事物的眾多而無奈的。
一個安心的老師,是不會因為功利的社會而改變自己的價值取向的。
所以,當你“總是安心”的時候,就能成就自己堅定的品質。
05
再忙也要留點兒白
教師的工作就像永不劇終的連續劇,留白,就是偶爾插播幾條無厘頭小清新的廣告。
課間的各式花茶,飯后的健美體操,午時的養神小憩,都是不錯的安排。
總要有一些時間,要瞇著眼睛虛度,讓自己忘了課里課外那些事兒,清空重來。
06
不是教書機器
老師最無趣的事,莫過于教材倒背如流、上課照本宣章了。老師上課如大廚掌勺,若不會蒸煎炸煮變花樣,頂多就是個平庸廚子。
一生就做一部轉個不停的教書機器嗎?當然不是!
試著把課文讀出詩篇的韻味,把幾何教出生活的妙趣,再把英語秀出域外的風情萬種……你教得有趣,孩子也就學得過癮。
07
擁有超強戰斗力
這一生選擇了做教師,就要有堅韌的戰斗力,有終生學習的念想。要以自己的專業為圓心,將學習范圍不斷地擴大再擴大,不能稱之為博覽群書,只希望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學點知識。
我想做這樣的老師,在自身學習的同時,也能帶動學生一起來學習。
寫在最后:
2021,做個這樣的老師,占據于考試的分數之上,用人之本性來滲透教育,用反功利的堅持來兌換教育的良知。
2021,做個這樣的老師,追求教育的原本,用最真實的心來抒寫最真實的教育空間。
2021,做個這樣的老師,始終堅持教育的方向,朝著目標不言放棄。
2021,做個這樣的老師,相信人間還有真善美,相信世界還是純潔的,相信教育也是如此。
2021,我們將會是那朵和學生一起待放的花,既不耽誤孩子的青春,亦不辜負自己的芳華!
四季太美要邊走邊看,不錯過荷塘綠,不錯過楓葉紅,不錯過雪花白。
美吧美吧,沒有快樂老師,便沒有幸福學生!
愿每天所有的遺憾,都是日后驚喜的鋪墊;
愿日后的所有的鋪墊,都讓余生一切驚喜不斷。
(本文由“教師幫”小磊哥整理自中國教師報,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新年致教師:學會和自己相處,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原創作者|涂玉霞( 湖北省武穴市師范附屬小學校長)
本文由“當代教育家傳媒”編輯推薦,選自“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編者說】生活在這個世界,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們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其實,外界的紛擾和別人的看法都應與自己無關,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學會與自己相處。只要我們內心強大,學會取悅自己,就一定會活得樂觀、瀟灑!
最近,有一位年輕教師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她向我傾訴:覺得身邊人對她有偏見,使她心情很壓抑,工作也不順心,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把作家張德芬最經典的一句名言送給了她: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是的,我們終其一生,只不過一直在學會跟自己相處。所有的痛苦、焦慮與不滿,都是我們內心對外在事物折射的結果。
對幸福的理解,每個人都有所不同。我覺得它至少有三個基本條件,那就是: 學會與自己和解,接納自己;學會跟自己挑戰,提升自己;學會讓自己開心,愉悅自己。這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接納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妹妹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么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妹妹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么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鉆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蘖似饋恚何覀兒每蓱z,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真正的強大,是一種自我護佑。一路走來,我時常告訴自己:人生是一場修煉,磨煉你成長的終究會成為生命中的光;人生是一次旅程,沒有錯走的路,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風景;人生是一個舞臺,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主角。
楊絳先生說得多好,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接納自己,才是安詳而平靜生活的核心要素。
提升自己
接納自己,不是停滯不前,固步自封,孤芳自賞,而是勤于積淀,勇于蛻變,敢于超越。
100歲的廈門大學潘懋元教授是我最為欽佩的學者之一。
15歲那年,潘懋元教授初中畢業,就在家鄉汕頭的一所小學開始當民辦教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讀高中、大學時,他一邊讀書一邊教書。潘教授說:“正是不斷學習,讓我從小學教到了大學!85年來,他當過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老師。其間,潘懋元從演武小學前身
- 標簽:智障農婦高速路上走失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