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高鋼:現在的大學生之所以沉淪就是因為中小學殘酷的競爭
鄭強教授曾說過: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在于你跑得多快,而在于你能跑多遠。但在我國,人們好像更注重你的起跑線有多高。
人民大學教授高鋼也很關注中國的教育問題,特別是在他的孩子去美國讀小學之后,他更是親身感受到了中美教育的巨大差異。因為本身又是大學教授,看著大學生的種種行為,他忽然就找到了原因,我們的大學生之所以沉淪、懶散,沒有中小學生那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們提前經歷了殘酷的競爭。
中小學競爭的殘酷性我們都看到了,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我們的孩子從上幼兒園起就進入了瘋狂的學習階段,上各種補習班,超前學習各種內容,瘋狂的刷題,這種學習模式看起來提高了我們的成績,但另一方面也埋下了一些可怕的惡果,這些惡果大學就赤裸裸的暴露出來了。
高鋼教授說,當今的大學生存在很多問題,大部分都與中小學的殘酷競爭有關。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中小學學習模式已經完全不適合大學,讓很多大學生無所適從,感到力不從心。
我們的大學學習模式與中小學是完全不同的,這就導致我們的很多大學生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么學習。
在中小學,一般都是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老師也主要采取講授的方式讓學生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就完全是被動的。但到了大學,知識量更廣,學習內容也不完全局限于書本,老師也不會講述過多,一切都靠學生自己了。這對每一個學生的自學能力都有了很高的要求。
有些孩子完全不會自學,不會主動地去學習,所以很多孩子就無法適應大學生活。
一些中小學的學霸到了大學以后變得普普通通,不但不愛學習不會學習,甚至厭學,這都是中小學被動的學習模式造成的。
第二、很多大學生沒有了學習的目標,變的懶散墮落,掛科倒成了正常現象。
我們的孩子從上小學的第一天就有很明確的學習目標,那就是要考一百分,要考第一名,這種奮斗目標幾乎貫穿每個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為了這個目標,可以熬夜刷題,可以長時間的不睡覺,不管怎么努力,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值得的。
但大學不同,大學生只要考60分就行了,就算你考一百分和60分的結局是一樣的,無非是順利拿到畢業證而已。于是,我們的大學生就不知道該如何學習了,很多學生變得懶散,徹夜地玩游戲,甚至逃課。
60分萬歲害了很多大學生,有些孩子平時根本不上課,臨考試了才看看書,有些玩游戲上癮,甚至臨考試也不想看書,導致掛科。這些年,大學生掛科現象越來越嚴重,在一些985、211名校,甚至達到了20%左右。
墮落的大學生越來越多,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發文:這樣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
第三、外國大學生的閱讀量是中國的五倍,我們的大學生普遍不愛讀書,甚至不讀書。
高鋼教授說,我們的大學生最大的問題是不愛讀書,甚至是不讀書。和很多外國大學生比較,外國大學生的閱讀量是中國的五倍多,我們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的中小學生從小就進入了殘酷的競爭,雖然學習上投入了很多,但閱讀上并沒有,他們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刷題和上輔導班上,一些孩子根本沒有時間讀書,就算有時間,他們也不愿讀書,更愿意去玩。到了大學以后,這種弊端就更明顯了,雖然大學相對輕松,有了更多的時間讀書,但我們的大學生根本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所以很多孩子依然不讀書。他們寧愿玩手機、玩游戲也不愿意看書。
閱讀量少,導致學生知識儲備不足,知識面狹窄,學習深度不夠。
當然,這種殘酷競爭的現象我們一般人也無法解決。只要中高考存在,這種競爭模式就不可能消失。但作為家長,怎么讓自己的孩子盡量避免出現以上問題,個人認為,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在中小學給孩子過分施加壓力,不要逼孩子過度的學習。以免孩子長大后嚴重厭學。
(2)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從內心熱愛讀書,喜歡讀書,博覽群書。
(3)有條件的話多帶孩子出去旅游,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拓寬知識面。
學習是場馬拉松比賽,開始跑得很快,不代表你就能贏得別人。但愿我們的教育能盡快改變,特別是中小學,把孩子們從殘酷的競爭中盡快解放出來!
本文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編輯推薦,選自“李老師講最真教育”,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 標簽:直言過祖伊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