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糖尿病治療達標率僅三分之一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余夢迪
11月14日是“聯(lián)合國糖尿病日”。“防控糖尿病,保護你的家庭”是今年的主題。在我國1.14億糖尿病人群中,卻有63%未被診斷,成為了“隱”糖人。然而,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是“隱”糖多年后才被確診,往往在診斷糖尿病時就有可能存在并發(fā)癥,且發(fā)生率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且目前僅僅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接受了正規(guī)的治療,而這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治療是達標的。對此,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委、南京鼓樓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主任朱大龍教授倡導:讓糖尿病前期人群不發(fā)展成糖尿病,讓糖尿病患者不發(fā)展出并發(fā)癥,主動關注自己的血糖、體重等,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1
中國約有三分之一的“隱”糖人
“根據(jù)美國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5.6mmol/L就作為糖尿病高危對待。”朱大龍教授告訴記者。對于糖尿病的專科醫(yī)生來說,一般空腹血糖5.6mmol/L 的人群,就建議去做糖耐量的實驗。而這樣早期把糖尿病人群及高危人群篩查出來,有利于我們更加重視,盡早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專家還表示,這部分糖尿病前期病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最終發(fā)展為糖尿病。但其中約有1/3的人,如果不立刻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最終必然會走上糖尿病這條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隱”糖人。
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往往感覺不到什么明顯的癥狀,而且也許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他們才會轉(zhuǎn)化為糖尿病患者,所以很多人并不在意,也在監(jiān)管的范圍之外。
那么如何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不是“隱糖人”呢?朱大龍教授給大家支招,只要注意觀察,糖尿病便不再“隱身”:
a)聽:注意你身體發(fā)出的警報聲,關注你的異常疲勞;
b)說:經(jīng)常口渴也許是糖尿病的信號;
c)看:糖尿病并發(fā)癥癥狀,糖尿病腎病會導致水腫和泡沫尿,注意觀察,如果有類似癥狀不可忽視。
2
壓力大也會誘發(fā)糖尿病
生活壓力較大的年輕白領群體患糖尿病幾率正在升高。朱大龍教授告訴記者,壓力大也會誘發(fā)糖尿病,而糖尿病有較強的遺傳性,父母是糖尿病患者,會把患糖尿病的風險遺傳給后代。后代碰上肥胖、壓力過大等危險因素,就易誘發(fā)糖尿病。“壓力大,心情焦慮,容易造成內(nèi)分泌失調(diào)、代謝紊亂異常,長期如此容易患上糖尿病”。據(jù)了解,糖尿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漏診。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這“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現(xiàn),年輕人有這些癥狀,要盡早檢查。同時,朱大龍教授強調(diào),年輕人懂得自我解壓十分的重要。
還有就是對于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記者了解到,很多“應酬族”吃得多、坐得多、動得少,加之平時不注意控制飲食,大吃大喝,容易導致營養(yǎng)過剩,促使胰島每天都在過度工作。對此,朱大龍教授表示,腹內(nèi)脂肪高的人,很容易被糖尿病“盯上”,尤其是大肚子細腿體型得糖尿病的風險更高。
對于已經(jīng)確診的糖尿病患者來說,一定要進行個體化治療,不同的患者處方不同,不同年齡的患者用藥也不一樣,這一點非常重要。
要說明的是,“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對此,專家建議超重與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兒生育史等糖尿病高危人群,從20多歲就要每年檢測血糖,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出現(xiàn)糖尿病并發(fā)癥及心梗、腦梗的幾率。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