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衛健委:每個街鄉鎮都設急救工作站
今天上午,市政協圍繞“完善預約診療,改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健全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體系”主題召開議政性主席會議,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北京市相關工作情況時表示,院前急救專項規劃年底出臺,每個街鄉鎮至少設1個急救工作站。
院前急救專項規劃年底出臺
“完善預約診療,改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健全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體系”是今年市政協重點協商議題,從今年4月至11月,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牽頭組建調研組,開展調研活動25次,參與的調研組成員308人次,收集調查問卷2717份并形成4萬余字的問卷分析報告。
就北京市院前急救問題,市政協委員們建議,強化頂層設計,加快整合120、999,健全全市院前急救網絡統一院前急救呼號,實現統一指揮調度,統籌急救資源,提高利用效率。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打造“互聯網+”院前急救,開發具備定位等功能的院前急救APP,與全市院前急救指揮調度平臺互聯互通,并提供附近AED等急救設備位置,APP對急救志愿者開放注冊。
市衛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今年以來全市新增急救工作站42個、救護車35輛;出車量55萬次,同比增長7.9%;平均急救反應時間16分鐘,同比縮短3.1分鐘。急救呼叫滿足率提升至95%,較年初提高近11個百分點。本市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指揮調度、統一服務規范、統一監督管理、統一保障標準、統一績效考核的可持續發展的高質量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實現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小于12分鐘,急救呼叫滿足率大于95%,服務滿意率大于98%。同時,還將完善急救體系規劃,加快急救站點建設,年底前將出臺專項規劃,全市每個鄉鎮(街道)至少設1個急救工作站。
探索預約診療全流程移動支付
針對預約診療,委員們建議完善全市預約掛號平臺,研究安排更加科學合理的預約周期和放號時間。進一步優化預約診療流程,全面推廣分時段預約,進一步優化就診流程,縮短患者候診時間。加快推進“無卡就醫”,改造提升預約診療系統,推廣實名制電子健康卡,盡快實現醫保卡讀卡支付功能,支持患者用手機在線移動繳費并報銷醫保。
雷海潮介紹,目前全市三級醫院復診預約比例約70%,全市84%的三級醫院分時段預約已精確到30分鐘。今年前10月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下午放號1230余萬個,同比增加120余萬個,增長11.5%。全市20余家三級醫院實行了非急診全面預約,97%的三級醫院門診實現了移動支付。
雷海潮表示,下一步本市將持續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醫聯體核心醫院優先向醫聯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留預約號源,專科醫聯體核心醫院的相關專科預留30%專家號源給合作醫療機構。此外,本市還將會同醫保部門探索研究醫保患者門診費用支付流程的優化路徑,實現預約診療全流程移動支付,會同市醫保局,研究在預約掛號統一平臺試點增加預約號預支付功能,降低爽約率,探索在注冊環節增加人臉識別認證,在二級醫院推行“先診療、后結算”服務。本報記者 孫穎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