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四個維度支持軟件高質量發展
對于軟件產業而言,人才不僅是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更是構成軟件產業健康發展生態的關鍵要素。在昨日活動現場還發布了《關于促進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明確了人才、企業、園區和服務保障四個維度的支持措施。
維度一 人才
建立“蓉貝”軟件人才庫 根據貢獻程度給予支持
在這份文件中,有關人才的支持政策被列至首位。《政策措施》提出,我市將實施“蓉貝”軟件人才“百千萬”引育計劃,建立“蓉貝”軟件人才庫,每年分別評聘“蓉貝”行業領軍者、“蓉貝”技術領銜人、“蓉貝”資深工程師約10名、100名、1000名,根據其對成都的貢獻程度給予支持,并簽訂協議。成都也明確要支持優秀軟件人才團隊創新創業,經遴選評定,可對其在新興技術領域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給予最高2000萬元項目資金資助。
具體看來,對評聘的“蓉貝”行業領軍者,依據協議,可給予200萬元資金支持或自評聘之年起每年參照其個人上一年度對成都的貢獻程度按100%的比例給予資金支持;評聘當年在“程序員之家”為其提供一套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的人才(商品)住房(5年內免租使用,5年后可按照有關政策辦理產權),并獎勵一輛價值約50萬元的小型汽車。
此外,對評聘的“蓉貝”技術領銜人,依據協議,自評聘之年起每年參照其個人上一年度對成都的貢獻程度按75%的比例給予資金支持,并在評聘當年獎勵一輛價值約50萬元的小型汽車。對評聘的“蓉貝”資深工程師,依據協議,自評聘之年起每年參照其個人上一年度對成都的貢獻程度按50%的比例給予資金支持。
《政策措施》還提出,我市將在規劃布局范圍的產業功能區及園區、企業、實訓(實習)機構以及在蓉高校、職業(技工)院校開展“中國軟件名城人才基地”評估,打造一批新型軟件學院、軟件新工科基地、軟件實訓(實習)基地。
維度二 企業
引育龍頭骨干企業 “首版次”軟件最高獎250萬元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經濟體系的基礎單元,也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此,《政策措施》明確,我市將引育龍頭骨干企業。具體而言,對符合規劃重點領域、在蓉落地注冊的軟件企業,其在注冊后2年內即實現對成都的貢獻程度超過500萬元、1000萬元的,可分別一次性給予最高100萬元、300萬元的獎勵。
根據軟件行業的特性,成都還將培育“首版次”軟件。比如,加大成都市“首版次”軟件產品認定力度,對經認定的成都市“首版次”軟件產品,按其研發支出、銷售合同執行金額10%的比例,對研制企業、應用單位分別一次性給予不超過250萬元的資金補貼。
根據企業發展的生命周期,成都還更有針對性地給予支持。比如,對首次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的軟件企業,按認定后研發投入新增部分5%的比例給予最高100萬元補助。對牽頭/主導制定并完成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的軟件企業,以及牽頭開展國家、省市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的企業,也都將獲得相應資金支持。
為了鼓勵企業上市融資,成都也支持設立軟件產業投資基金。根據《政策措施》,我市將對在“新三板”市場掛牌的軟件企業,給予不超過50萬元獎勵,對首發上市的軟件企業,按募集資金凈額的1%比例給予不超過350萬元獎勵。
維度三 園區
新獲國家級軟件類基地授牌的 最高可獎500萬元
人才培養終究離不開各方助力,平臺載體的孵化培育作用尤為重要!墩叽胧访鞔_,我市要創建知名軟件園區,同時提供更優服務保障,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好土壤。比如,成都對新獲得“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授牌的國家級軟件類基地(園區)運營主體,且基地軟件業務收入規模不低于50億元的,可按照其收入規模萬分之一的比例,一次性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
此外,《政策措施》還提出,對獲批創建市級“中國軟件名城示范區”的區(市)縣,在創建期內實現年度新增軟件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且主要集聚區不超過3個、至少一個集聚區收入規模不低于50億元的,可按照其軟件產業主要集聚區軟件業務收入總規模萬分之一的比例,一次性給予相應運營單位最高500萬元獎勵。
維度四 服務保障
加強落實“非禁即入” 進一步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同時,瞄準“中國軟件名城”再升級,成都也將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優服務保障。比如,加強落實“非禁即入”,破除市場準入的各種不合理門檻和限制,同時推進公平競爭審查,保障企業公平參與競爭,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推行便利政務服務,進一步完善企業訴求處理機制,并在知識產權保護、落實稅收優惠、公共技術平臺、舉辦展會大賽等方面給予支持。
本報記者 程怡欣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