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風口!成都出臺13大政策助力健康服務業發展
■“促進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促進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分工合作”、“支持醫療健康服務科技創新”……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促進成都市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總共13大部分39條,每一個所涉領域都有“干貨”。
■“五步一藥店,十步一診所”,是成都民間素有的說法。參與該政策制定的知情人士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成都是民營醫療最活躍的城市之一,是中國內地診所、民營醫院、藥店分布最密集的城市。去年,“醫美之都”,就成為這座城市繼“美食之都”后的第二張城市名片。
■而背靠西南腹地億級人口,13大健康服務政策出臺,將加快推進全市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成都市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13條
1 促進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
2 促進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分工合作
3 支持醫療健康服務科技創新
4 鼓勵健康服務業高端人才在蓉發展
5 提升醫療健康服務國際競爭力
6 支持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7 強化落實金融稅收優惠等支持政策
8 強化醫療和養老項目用地保障
9 強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導向
10 促進多層次健康商業保險發展
11 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12 強化全行業監管
13 附則
對企業
限制少、優惠多、獎勵足
該政策提到,遵循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統籌推進醫療衛生資源布局規劃,完善國家要求的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對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不作規劃限制,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取消床位規模要求;按要求實施社會辦醫跨部門聯動審批,簡化不同類型社會辦醫消防設計審查驗收要求,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可實行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
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連鎖化、集團化經營的檢驗、影像、病理、消毒、血透等獨立設置醫療機構,委托符合條件的獨立設置醫療機構的服務協議可作為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和校驗的依據,協議項目納入醫療機構等級評審和醫療質量考核科目;做好診所發展國家試點,支持診所規模化、集團化、品牌化發展;將社會辦醫納入醫療服務和醫療質量管理控制及評價體系,鼓勵其參與國家和省級室間質評等活動,加強質量控制,促進社會辦醫醫療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鼓勵社會辦醫積極參與醫療機構等級評審,對新獲三級甲等資質的社會辦醫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加大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力度,支持診所等社會辦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養老照護、家庭病床、上門診療等服務。
支持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建立合理的社會分工,根據社會辦醫服務能力承接三級公立醫院下轉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業務共享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病理診斷等服務。鼓勵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開展醫聯體建設、社會辦醫可領頭組建或加入醫聯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鼓勵社會資本與公立醫院合作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支持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開展技術、服務、管理等多種合作,探索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以特許經營方式開展深度合作。
對引進國際高端機構開展實質性合作,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成重點合作項目并實際開展業務的,給予最高100萬元/年的資金支持(連續支持不超過3年)。鼓勵醫療機構積極對接國際醫療保險機構開通保險直付服務,對每開通一家國際醫療保險直付服務并辦理實際業務的醫療機構給予最高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支持引進、策劃組織國際性專業化的健康服務業相關產業展會、論壇、峰會,以及符合標準的學術會議,按有關政策給予展覽不超過300萬元、會議不超過150萬元的資金補貼。對參加市博覽局(市貿促會)舉辦或組織參與境外展覽活動的企業及機構,展位費給予90%的支持。
營利性社會辦醫,包括診所等小型醫療機構,可按規定享受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社會辦醫可按規定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取得資格后可享受相應稅收優惠;對在社區提供康復、護理服務的機構,市級和區(市)縣依法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價格優惠等扶持;完善健康服務業金融扶持政策。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向健康服務企業提供結算、融資、理財咨詢等一站式金融服務,為企業布局健康服務業提供融資支持。促進醫療設備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鼓勵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與融資租賃公司合作服務。支持商業保險資金參與醫療健康創業創新。
對人才
在創業、就醫、落戶、住房等方面鼓勵
支持和規范公立醫院醫生到社會辦醫多機構執業,推進護士區域注冊管理,允許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醫師開辦診所、在職執業護士開辦護理機構。加強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支持具有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資格的公立醫院與社會辦三級醫院聯合開展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護士規范化培訓。探索公立醫院高技術團隊進入社會辦醫的操作路徑。
對“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專家來蓉開展健康服務業創新創業,或作出重大貢獻的本土創新型企業家、科技人才,給予個人最高300萬元、團隊最高500萬元的資金資助。向新引進符合條件的健康服務業企業高層次人才發放“蓉城人才綠卡”,分層分類提供住房、落戶、子女入園入學、醫療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創業扶持等服務保障。
對健康服務業新引進的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年內給予每人最高3000元/月的安家補貼;優化人才安居保障,對符合安居資格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產業園區配套住房等服務。
對創新
大力支持,獎勵豐厚
支持健康服務龍頭企業實施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等重點研發項目,經評審符合要求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助。
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申請藥物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備案),對承接新藥、醫療器械研發并完成臨床試驗的,按照項目金額的10%給予資助,每年每家醫療機構資助總金額累計不超過200萬元。臨床試驗病床不計入醫療機構總病床,不規定病床效益、周轉率、使用率等考評指標。
加強協同合作和科研創新,支持醫院、企業、高校等機構合作建設智慧醫療研究院、工程實驗室,推進5G在急救、移動醫護、遠程診斷、智慧醫院等領域的應用創新及標準制訂,對形成一定的行業或區域示范引領效果,具有可復制性,對發展5G產業帶動作用明顯的項目,按項目投入給予資金補助,單個項目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起草背景
既有借鑒也有創新
據介紹,《促進成都市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內容中,既有借鑒先行城市做法的突破條款,也有成都市獨有的創新條款;既有對最新上位文件貫徹落實性細化條款,又有對分散在產業普適性支持政策中涉及健康服務業的政策匯總強調。
2018年7月,上海市政府印發《關于推進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流醫學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成都市按照省市領導相關指示,緊密結合成都市健康服務業發展實際,在認真學習研究的基礎上,收集整理比對分析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多地健康服務業政策和關聯產業政策,按照補齊短板、突出重點、利于實施的原則,著手起草《促進成都市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在起草過程中,國家相關部委先后出臺了支持社會辦醫、支持診所發展、推進養老服務和支持建設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等新政策,上海市出臺了支持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社會辦醫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我市按照歷次專題會議精神,對《若干政策》進行反復修改完善,多次征求市級相關部門、區(市)縣政府、相關利益方及專家意見最終形成《若干政策》。
2019年11月18日,市政府常務會第64次會議審議通過《促進成都市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送審稿)》。12月6日,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印發促進成都市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成辦發〔2019〕37號)。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王拓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