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多位漢服KOL領銜 “花重錦官城”年度漢服秀上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見,如三月兮。”12月21日,一首舞曲《相和歌·子衿》拉開了“三國圣地智慧武侯”首屆三國文化國際漢服節的序幕。
成都望江樓公園的薛濤廣場里,齊腰襦裙、衣袂飄飄的漢服小姐姐、小哥哥們云集,“花重錦官城”2019年度漢服大秀正式上演,漢服圈KOL(指網絡上在某方面有影響力的人物)風瘋、后雨山、洋洋、華琰領銜四大主題章節,給漢服愛好者和封面新聞用戶獻上了一場華麗大秀。
同時,首屆三國文化“漢服劇”創意短視頻大賽正式啟動,最高獎金2萬元全球征集“漢服劇”創意短視頻。
多位漢服KOL領銜
漢服秀吸引數千人觀看
已經在漢服圈積累了超高人氣的風瘋,名字取自“不瘋魔不成活”這句話,表達自己對漢服深沉、執著且專一的愛,他接觸漢服已經6年了。挽發戴簪的后雨山,辭去學校工作,創業做漢服妝造,她常穿漢服,宛若一名從古代穿越而來的女子。
五官立體精致的洋洋,不笑時清冷疏離,笑起來時極有少年的羞澀。做漢服模特之前的華琰,是一名動畫設計師,他頭發留到肩膀處,常被誤認為是女生。
他們都是漢服KOL,在圈子里頗有名氣。這一次在成都武侯舉辦的首屆三國文化國際漢服節,他們為活動代言,也給封面新聞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魏晉風流”“漢唐盛世”“寒光鐵衣”“花重錦官城”四個主題章節的秀,吸引了數千人觀看。
成都漢服素來很熱,“成都是我們心中的‘漢服第一城’。”國內最早的漢服實體店“重回漢唐”老板呂曉瑋告訴記者,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成都漢服商家數量全國第一,漢服銷量全國第一,漢服產業總產值全國第一。這次活動,呂曉瑋的丈夫孫異作為原唱和特邀嘉賓,現場演繹了漢服復興主題歌《重回漢唐》,蕩氣回腸。
獎金最高2萬元
“漢服劇”短視頻大賽啟動
本次漢服節活動上,還正式啟動了首屆三國文化“漢服劇”創意短視頻大賽,面向全球漢服愛好者及視頻創作者征集“漢服劇”短視頻。
三國文化將是其中的重點題材之一,能巧妙體現“三國圣地智慧武侯”的特色。其他主題的“漢服劇”短視頻也可參賽。作品征集和評選將持續至明年4月底。最終評出一等獎1名,獎金2萬元;二等獎2名,獎金各1萬元;三等獎5名,獎金各2000元。歡迎各位漢服愛好者以及視頻創作者參賽贏大獎。
此次漢服節的舉辦地,是位于成都市武侯區的望江樓公園。“武侯祠里聽歷史,望江樓里吟古詩。”這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驗地,也是漢服愛好者的聚集地。事實上,武侯區一直是漢服愛好者開展同游活動的首選地,作為成都中心城區,武侯匯聚三國智慧、詩竹雅韻、絲路淵源、蜀錦繁榮,無論是武侯祠、錦里,還是望江樓、天府芙蓉園,都吸引了眾多的漢服愛好者。
爭創“天府旅游名縣”,萬里南絲路、千年武侯祠、百年華西壩、詩竹望江樓,已經成為了武侯最閃亮的文化名片。“武侯區的傳統文化底蘊濃厚,漢服節的落地活動,將有助于武侯區進一步發掘特色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IP,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此次活動的特邀嘉賓、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蔡尚偉說。
川大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蔡尚偉:
活用“三國文化”發展文旅產業
這幾年漢服文化興起,在學界也引起了一股熱議。
12月21日,“三國圣地智慧武侯”首屆三國文化國際漢服節舉行,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蔡尚偉作為特邀嘉賓來到現場,并發表了主題演講。
在蔡尚偉看來,漢服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文化,成為年輕人彰顯個性的一種方式,“好的文化,都是可以‘玩’的,通過人們的日常生活體驗,讓大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自覺地作為傳播者。”
在武侯區眾多的文化旅游資源中,蔡尚偉最中意的是三國文化。
“武侯區以諸葛武侯的名字命名。諸葛亮是非常好的文旅形象資源,要善加利用。”他說,成都的詩圣是杜甫,智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中國古人中非常具有現代意義的人物,擅長文理工醫,知識結構非常全面,和川大的學科結構是完全一致的。他忠信勤廉的精神品格也是當代社會所認可的價值觀。
如何充分利用三國文化?蔡尚偉認為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要做好三國文化的文章,并不是簡單展示、傳承三國。”蔡尚偉認為,應把三國文化視為一個生生不息、不斷變化發展的文化體系。這樣的三國文化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蔡尚偉如此看重三國文化的潛力,甚至自己運作了一個虛體書院——諸葛創意書院,利用“智圣”諸葛亮的符號形象優勢,推動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加科技是智慧的表現,要充分利用好諸葛亮和智慧的關系。”他建議,要把三國文化和人們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勾連起來。武侯區建設智慧城市,有了諸葛亮的“代言”,就是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在他看來,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發展文旅產業方面,三國文化可以深度挖掘。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雷遠東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