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技術在爭議中前行
跌跌不休的汽車產銷,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不斷涌現的新車型,交織成2019年乘用車世界多姿多彩的畫卷,而圍繞增程式電動車、48V輕混系統、三缸發動機、電動汽車平臺、輔助駕駛系統等技術的爭議,則成為年度長河中一束束飛揚的浪花,映射出獨特的色彩和光芒,激蕩著乘用車技術砥礪前行。
增程式電動汽車:是方向還是歧途
增程式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類型之一,接近于純電動汽車的駕駛體驗,不僅能夠起到解決續駛里程“焦慮”的作用,促進純電動汽車的普及。同時,也能促進上游電池產業,以及電機電控技術的持續發展。但是,對于該技術,行業專家有不同看法。
首先,是支持者眾。一直以來,增程式電動汽車這條技術路線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路線中,從來沒有被落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告訴記者:“發展增程式電動汽車技術正當時。”他還提出,推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向增程式電動汽車發展,是應對補貼退坡、走向市場化的最佳技術路線,也符合目前國家倡導的發展方向。
除了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利好,增程式這條技術路線也多次被官方提及。7月初舉行的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指出,我國21世紀初就確立的新能源汽車“三縱三橫”研發布局和產業化規劃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增程式電動汽車是中間的過渡橋梁。
“增程式電動汽車可以解決純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安全焦慮、充電焦慮、電池焦慮、價格焦慮五大焦慮,是市場化最可行的一條技術路線。”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態度鮮明地支持推行增程式電動汽車。
但是,也有持不同意見者認為:“增程式電動汽車根據增程器功率的大小也分為幾種。發動機功率大、油箱大,可以一直燒油充電,無續駛里程焦慮;發動機功率小、油箱小,只能臨時緩解里程焦慮。增程器的關鍵還在于傳統內燃機的效率,假如隨意匹配一個10年前的發動機,一樣可以拿增程補貼,但整車費油費電。”反對者的理由是,增程式電動汽車開起來還是一輛電動汽車,對電池壽命、能量密度依賴大。電動汽車面臨的問題,增程式電動汽車同樣避不開,比如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電池安全等。
相對于純電動汽車而言,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研發成本更高。增程式電動汽車所要求的動力平臺,是常規平臺無法滿足的。研發增程式電動汽車所帶來的巨大成本問題,是車企無法忽視的。因此,增程式電動汽車因為成本、技術等多種原因,導致其最終售價不可能走低價路線。寶馬i3增程版40萬元出頭的售價讓人望而卻步,而理想智造ONE的起步售價約40萬元,更是引來一片爭議。
應該說,增程式電動汽車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的確受限于自身局限、政策導向以及市場認可度,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增程式電動汽車能夠不斷改進,克服短板,走近百姓,贏得共識。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