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高手分飾兩角,實力演繹歌劇《七宗罪》
今年的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最引人矚目的一場演出,莫過于日前德國聲樂女伶烏特·蘭帕與瑞士指揮家迪圖瓦和上海交響樂團的合作,演繹由庫爾特·魏爾作曲、貝托爾特·布萊希特編劇的《七宗罪》。
烏特·蘭帕是橫跨古典樂、爵士樂、音樂劇和電影等領域的跨界高手。她表示:“在舞臺上歌唱時,相比于通過大腦去分析和思考,更多地是依賴自己的直覺與感覺去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語言,努力呈現出作品應有的情感張力。”
出生于德國的烏特·蘭帕,16歲就展露出了過人的聲樂天賦,加入了當地知名爵士搖滾歌唱組合,后進入專業戲劇、舞蹈學院學習音樂與表演。少時的學習和演出經歷,為她的音樂風格提供了多元化與專業性的積淀。成為專業音樂劇演員后,她憑借在音樂劇《芝加哥》中的精彩表現獲得勞倫斯·奧利弗獎。之后演繹現代歌劇及百老匯作曲家庫爾特·魏爾的作品,她更被評論界冠以“庫爾特·魏爾音樂最佳詮釋者”。烏特·蘭帕詮釋爵士、法國香頌、柏林卡巴萊歌曲等其他各類音樂風格,也都獲得了業界與歌迷的認可。
此次亮相MISA,烏特·蘭帕選擇演唱庫爾特·魏爾作曲的《七宗罪》,這部歌劇的劇作者布萊希特是烏特·蘭帕的偶像之一。布萊希特是現代戲劇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大師,他與魏爾合作的《七宗罪》是他們最后一次合作的經典。“作品通過劇中人在七個故事里犯下的‘七宗罪’,對20世紀初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嘲諷和批判。”烏特·蘭帕表示,當她1985年在柏林第一次看到這部作品時,就被打動。
烏特·蘭帕在劇中一人分飾兩角,分別是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安娜,各自代表著主人公的意識和潛意識。“我這部作品的音樂非常有表現力,有的段落讓人感覺像是精神抖擻、昂揚的行軍部隊。”
音樂之外,烏特·蘭帕深愛文學。她喜歡研讀布萊希特的劇作,并認為法國香頌音樂在某種程度上和布萊希特的戲劇作品有共通之處,比如通過特定的比喻手法展現對生活的渴望或是現實的不滿。她在提到用音樂形式改編文學作品時,直言音樂不應該把文學作品變得廉價,相反要用音樂去升華文學作品,因此需要謹慎地把握邊界,避免注入過多個人色彩。烏特·蘭帕表示:“我不排斥舞臺藝術可以通過多媒體或者影像等手段,讓音樂本身走進更多年輕人的心里,更好地訴說一些故事。”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