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民政局給咱嘮嘮行政區劃調整“四大好”
聽聽民政局給咱嘮嘮行政區劃調整“四大好”
減少街道建制33個,涉及10個區(市)87個街道為2010年以來涉及范圍最大的一次行政區劃調整
近期,沈陽市和平區等10個地區進行了部分街道行政區劃調整。這次行政區劃調整的背景、涉及的區域以及調整后對學區劃分的影響等,成為百姓關注的話題。
12月11日上午,由沈陽日報與沈陽市政務公開辦聯辦的民生連線欄目,邀請沈陽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做客沈陽日報社新媒體直播間,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調整以“不影響學區劃分”等為前提
按照省委有關會議精神,為解決街道設置規模均衡的問題,沈陽市調整全市部分街道行政區劃,整合撤并區域面積小、人口數量少的街道,以進一步優化街道區劃和機構編制資源配置,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建立簡約高效的街道管理體制。此次街道行政區劃調整,沈陽市共減少街道建制33個,涉及全市10個區(市)87個街道,是2010年以來沈陽市涉及范圍最大的一次行政區劃調整。
沈陽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一級主任科員劉志明介紹,本次調整是綜合考慮地區經濟發展實際、產業發展規劃、地區歷史與民族文化、街道布局結構、管轄人口密度等因素,按照區位相連、整建制村(社區)調整的思路,采取撤小并大、合弱并強、拆分組合等方式進行整合,以不影響學區劃分、有利于街道和社區管理的連續性為前提進行整合,目標是實現管轄區域完整、百姓辦事方便、管理服務便捷。
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帶來四大好處
那么,街道行政區劃調整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劉志明介紹,首先,這次區劃調整有利于很多地區進行產業融合。如:于洪區的大興街道產業基礎及功能定位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業,馬三家街道產業基礎及功能定位重點發展物流產業,兩個街道產業基礎及功能定位相關聯;于洪街道與沙嶺街道產業基礎及功能定位為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大興街道劃入馬三家街道、于洪街道劃入沙嶺街道有利于街道資源配置更加集約高效,有利于保持產業規劃發展空間的整體性,有利于做大做強永安經濟開發區,強化區域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
其次,區劃調整有利于文化相通。如和平區八經街道所轄地區為奉天商埠地的核心區域,與南市場的歷史文化源流相近,八經街道與南市場街道合并后,民國文化特色將更加突出,更有利于保護和開發這一地區的文化資源,打造商埠地文化品牌,更有利于建設餐飲、休閑和旅游等特色服務業態。
再次,區劃調整后更便于管理。沈北新區的馬剛街道與清泉街道的后腰堡、擁屯、灣道、依路四個村地域相連,所在區域森林植被的覆蓋率高,森林防火工作是該區域內重點工作之一,這次區劃調整將清泉街道的4個村并入馬剛街道,有利于建立系統的防火體系。
最后,區劃調整讓服務更便捷。服務百姓是行政區劃調整的基本原則之一,是通過調整行政區劃優化各地區空間布局,把人口過多、面積較大的街道進行拆分,把人口少、面積小的街道進行合并,使各街道規模均衡,人口數量、區域面積與街道設置相適應,以更好的實現精細化管理,服務百姓生產生活熱點。
街道名稱取舍時注重歷史傳承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總體上是以當地歷史地名、文化傳承、百姓接納為原則,對撤銷街道的名稱進行取舍。需要說明的是,真正有歷史意義的地名,即使是沒有作為街道名稱使用,其地名也不會因此消失,會在街、路、巷或社區(村)等其他領域繼續使用并傳承。對個別街道的名稱進行了調整,如:于洪區的于洪街道(劃入沙嶺、迎賓路街道)、沈北新區的沈北街道(劃入新城子街道),因與本地區主地名重合而進行了調整;將沈河區新北站街道更名為北站街道。原名稱因轄區內沈陽北站而得名,1996年設立。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字已與實際不符。結合本次區劃調整,為進一步規范政區名稱,按照地名命名相關要求,并結合當地實際,將新北站街道更名為北站街道,其名稱指位性明確,具有較高知名度,得到轄區居民廣泛認可。
街道辦事處駐地選址更合理
街道辦事處駐地遷移是行政區劃變更事項的重要內容之一,此次街道區劃調整中,按照有利于行政管理、方便百姓辦事的原則,對街道整建制撤并后的辦事處駐地進行了選址,對部分街道辦事處駐地進行了遷移。撤并的街道辦事處盡量在原地址中選擇;涉及遷移的共6個街道:鐵西區大青中朝友誼、翟家、昆明湖3個街道,大東區萬泉街道,沈北新區道義街道,新民市新柳街道。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劉宏偉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