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互聯網實習生的2019年:在自由中前進,在突破中成長
作者分四個季度講述了自己的經歷選擇,記錄了這一年“從迷茫中自救”的心路歷程。
2019年Q1:走出留學生活的舒適區,探索與認知自己
我來自一所北京的普通院校,讀一個小眾到讓人大跌眼鏡的專業(拉脫維亞語)。截止目前為止,除了我們班的同學,全世界掌握這門語言的中國人不超過三個。
可能很多人沒聽過拉脫維亞這個國家,他是一個歐洲“下沉”小國,女多男少,美女如云。大三期間,我們有幸被公派到當地留學,親身感受拉脫維亞。
2019年年初,我已經在拉脫維亞留學3個多月。當地學校給我們安排的課程,老師愛放學生鴿子,課上夸夸其談、不知所云。于是,我做了班里第一個逃課,并堅持逃課的人。逃課后,我在一家客流大的商場,找到了一份壽司推銷員的兼職。
相比天天在教室聽沒有意義的課,持續保持專業第一的學霸身份,我選擇了尋求外面的機會和資源,所以搬出中國留學生公寓,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室友們合住,接觸當地形形色色的人。雖然和大學同窗們住,會更方便和舒服,但我更珍惜能和老外共同生活的機會,可以接觸不同語言、文化、思想。
這期間,和談了兩年多的男朋友分手了,比起隔著屏幕享受短暫、不真實的甜蜜,偶爾耿耿于懷那些不成熟男人會犯的錯誤,結識有趣的新朋友更能幫助我探索自己、了解自己。
2019年Q2:認知自己,果斷放棄大學專業,從新開始
堅持逃課&兼職,讓我擁有了更大的時間和金錢的自由。我開始從拉脫維亞去歐洲各國旅行。芬蘭、瑞典、愛沙尼亞、波蘭、捷克、德國、奧地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10個國家,20多個城市,一路見識,一路思考:我追求什么,能創造什么?
一天,在商場推銷壽司時,無意間把自己也推銷出去了。在這個華人極少的國家,我被一對移民到那的華人夫婦引見,成為拉脫維亞語老師,教當地華人學拉脫維亞語。除此之外,還在拉脫維亞會展公司做過翻譯和商務,幫中國外貿公司考察過工廠和貨運商。
在這些角色的不斷轉換和嘗試中,我漸漸意識到拉脫維亞語專業在職業方向上與自己不匹配,我不擅長翻譯的字斟句酌,做老師則沒有挑戰,也不喜歡大使館或外交部的工作。
高考報志愿時,我的心智遠不足以讓自己想清楚未來想做什么。還好,雞湯不能少:如果你18歲的時候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那么糾正這個錯誤的最好時機除了19歲,就是現在。
于是6月回國后,決定放棄大學專業(沉沒成本)。我想尋找一個能夠揚長避短又感興趣的職業方向,從新(心)開始。我知道這可能會造成的損失和后果,最壞也不過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我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
2019年Q3:高效試錯,確定方向后,一個字“干”
做了自我剖析,并查了大量資料之后,我想自己或許可以在產品經理這個兼具挑戰和成就的領域發揮價值,產品經理需要的能力我大致具備,并且希望繼續提升,也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還喜歡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狀態。
于是,我立刻開始研究線上pm課程,開始找產品崗實習,因為我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中驗證之前的猜測和預判。
因為清楚自己零基礎起步,所以沒有定太高的目標。我安排了3天時間,面試了10家小公司,發現產品實習的招聘中通常有一條:“有產品實習經驗”。可我就是出來找實習的,哪來的經驗?(狗頭保命)。
幸運的是,憑借自己對產品的淺顯認知和一丟丟自學的知識,我成功進到一家滿意的小公司實習,從做簡單機械的重復性工作到被產品經理“重用”。這個過程中,不斷觀察、體驗、學習、反思,直到確定這個方向基本符合我的猜測和預判,那就干!
2019年Q4:追求更高的平臺,學會創造價值
實習兩個多月后,我覺得自己在這家公司里,在產品領域的邊際成長越來越小,所以決定換一個更高的平臺。于是,我又給自己安排了一輪面試,2周時間,大大小小20多家公司,直到最后,來到現在的一線互聯網公司。
新的大環境里,在不斷的磕磕絆絆中成長、反思,在極高強度的工作下,我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也意識到自己在大量攝入的同時,應該有所輸出,所以我的新的小目標就是為公司創造自己的小小價值,做一個“值錢”的實習生!
在新公司實習這一年,迷茫的時候很多,但我不會讓自己長時間陷入迷茫,盡可能的“折騰”自己、“虐”自己,用思考和行動將自己救出迷茫,保證整體朝著我想要的方向推進。
我很慶幸這一路我做出的所有選擇都是自由的,我的父母一直無條件支持我(特別是提供我蝸居的房租支持~)。沒有人告訴我這些看似有點“無厘頭”的選擇是對是錯,我希望自己能好好把握住當下“試錯成本低”的年紀,在經歷和思考中找到答案。
2019年,我的21歲,一句話,“在自由中前進,在突破中成長”。
最后,我們為可愛大爆炸的經歷鼓掌,向她的折騰自己、虐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學習,為她在21歲時就認知自己,并走在自己希望的路上感到高興。
本文由 @可愛大爆炸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