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新動態:財付通與銀聯正在開展合作試點
![](http://pics5.baidu.com/feed/a71ea8d3fd1f4134ef068918a1a26acfd0c85ee2.jpeg?token=2b6a037b386896d2d23c9256e04e91ff&s=11F5ED375521410D02F579E10300E032)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朱丹丹 北京報道
業內討論已久的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有了新動態。
1月3日,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中國銀聯與騰訊旗下財付通公司近日已就條碼支付互聯互通達成合作,雙方正共同研究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方案,率先建立全面互掃互認的條碼支付服務網絡。
對此,財付通方面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經內部核實,該消息基本屬實,財付通公司與銀聯正在開展相關合作試點。
近年來,條碼支付以其低成本、高便利等優勢成為大眾日常小額支付場景的重要支付方式。
“在交易規模迅速提高的移動支付中,條碼支付所占比重不斷提高。在C端,條碼支付的普及率已經超越銀行卡,成為市場滲透率最高的非現金支付方式。零售商超、餐飲、共享經濟、公交地鐵和公共事業繳費等成為條碼支付應用最普及的領域。隨著支付服務商的開拓,條碼支付滲透到各類場景中,使用范圍和承載的功能不斷擴展。”《中國條碼支付發展報告(2019)》指出。
不過,隨著條碼支付迅速普及,其潛在弊端愈發突出。
“條碼支付平臺數量眾多、碼資源各有不同,影響支付效率和便利程度。” 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研究報告指出。
據了解,目前,我國支持不同場景的條碼支付APP就有近400個,有近10種條碼支付標準,但不同的APP與碼資源尚無法實現互認互掃,存在用戶重復注冊、信息多次使用等現象。
京東數科研究院報告還指出,同時,還存在支付格局趨于壟斷、差異化競爭不足,導致行業資源浪費;大量資金和數據信息集聚,違法違規風險增加等現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聚合支付”新業態一度興起,推動了第三方支付在技術上的“一碼通用”。
目前聚合支付服務商被監管層定義為收單機構(非持牌),可以為商戶提供統一的收款碼或掃碼設備,掃碼后可以自動識別多種支付App進行交易,有效解決了線下商戶設置多種支付App收款碼的痛點,一定程度上為碼支付互通奠定了技術基礎。
“但同時,聚合支付接觸敏感支付信息,聚合服務商由于準入門檻較低,受逐利心態影響出現利用用戶數據信息、洗黑錢等違規行為的可能性較大,行業監管風險有所增加。” 京東數科研究院報告認為。
在此背景下,國內條碼支付標準亟待統一。
而本報記者注意到,自去年以來,監管也一直在推動加快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標準。
“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 央行去年9月公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簡稱“規劃”)曾明確提出。
接著同年10月,央行副行長范一飛也公開表示,將進一步加快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標準,統一編碼規則、打通支付服務壁壘,推動實現不同APP和條碼互認互掃。
對此,京東數科研究院亦分析指出,未來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有望促成移動支付新一輪變革,重塑支付競爭新格局,引領支付行業走向統一化、集約化和規范化。
責任編輯:馮櫻子 主編:冉學東
相關搜索
- 無卡支付
- 支付軟件有哪些
- 互聯互通股票
- 互聯互通共享共治
- 互聯互通戰略
- 互聯互通公司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