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這幾點,親子關系越拉越近,娃長大后也更容易成功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和父母都是親密無間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親密可能會變得疏遠一些。此時,想要增進親子關系,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多擁抱孩子
在孩子還不會走路的時候,幾乎都是被父母抱在身上的。等長大一點會走路了,撒個嬌,父母不忍心就會將他們抱起來,特別是在自己感到害怕的時候,父母是會立即抱住他們的。所以,擁抱這個動作,對孩子而言,是非常有安全感的。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工作的增加,這種親子間“擁抱”的次數可能會減少,久而久之,可能會對一些孩子造成一個假象:“爸爸媽媽是不是沒有以前愛我了!”從而導致可能不會再和父母膩歪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在出門前,在回家后,都各擁抱一下孩子,給他足夠的安全感,這樣孩子就會更自信,進而也就能增進親子關系了。
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父母在教育完孩子之后,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他爸爸媽媽是愛你的。如果教育完了孩子就把他晾在那里,可能也會造成“爸媽不愛我”的假象,進而導致親子關系的疏遠。
尊重孩子的意見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而自己閱歷豐富,就會在生活中替孩子做決定,即使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也會被無情的拒絕。
長時間的表達得不到正向的回饋,意見不被父母尊重,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覺得親子之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自然也就不會再過多的和父母溝通了。
所以,想要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哪怕是在穿衣這件小事上,最好還是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并適當的采納他們的意見。
此外,還可以定期開一些家庭會議,和孩子交流近期的一些所見所聞,彼此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這樣,孩子的信心就會得到滿足,也會覺得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自然也就愿意事事和父母溝通,甚至是分享自己的小秘密了,親子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加親密無間。
而孩子從小在充滿愛和尊重的環境下長大,長大后會更有安全感,而且在社交上既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魅力,又懂得收斂鋒芒,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
對孩子保持耐心
小孩子在長大了一點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通常都是很調皮的,這時候,父母就非常容易失去了耐心。
比如:讓孩子把玩具整理好了就去睡覺的時候,孩子可能因為貪玩,在規整的時候又玩了起來,父母就會沒有耐心的催促他們趕緊去睡覺。
又比如孩子作業做的很慢,家長就會不停地催促快點做,做完早點去睡覺。
通常情況下,家長的這種不耐煩會泯滅孩子的童心,還會讓孩子變得毛毛躁躁的。
而更多的是傷害到親子之間的感情。
如果面對以上兩種情況,父母這樣處理:1、陪孩子一起將玩具整理好;2、指導孩子做不會做的作業,將會在無形中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
所以為了保持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父母一定要戒驕戒躁,保持耐心。
多帶孩子游玩
平時父母多忙于工作,所以和孩子之間共同經歷的事情都僅限于家庭和學校,其實這樣是遠遠不夠的。
父母可以在自己的休息日多安排一些戶外活動,帶孩子出去采摘,去戶外燒烤或者爬爬山。在這些需要協同合作的活動中,孩子可以發現原來父母并沒有那么嚴肅,父母也會發現原來孩子已經這么能干了。這些小活動無疑會拉近親子關系。
父母處理親子關系的兩大禁忌
1、打罵孩子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為了教訓孩子和讓他們長記性,會對孩子直接進行打罵,其實,這種方式是最容易破壞親子關系的。
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情緒長時間的積壓在心中,等到爆發的時候就會開始抗拒父母,甚至是不顧一切的和父母作對,這樣破裂的親子關系,何談親密。
2、不陪伴孩子
很多父母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有的甚至可能還會將孩子放在老家給父母寄養。
從小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會有一定的情感缺失,爸爸媽媽可能更多的只是一種稱呼,和爺爺奶奶之間才是感情。這種疏離的親子關系,將很難修復起來。
其實在親子關系中,孩子要的往往不多,父母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多和他們溝通,多尊重他們,再保持多一點耐心,孩子就會感到很幸福了。(SF)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