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不如一個保姆”60歲婆婆后悔給子女帶娃,心中委屈無人說
隔壁的王阿姨是一名年過六旬的老人,因為早上經常一起遛狗,我們就認識了。雖然是兩代人,但說到育兒的時候,還是有很多話題可以聊的。
基于職業緣故,我經常詢問她有關孩子或者晚年的看法,這天也是如此。只不過沒想到一慣溫柔寬和的王阿姨,在說到給子女帶娃的時候,突然心生委屈,不停搖頭說:“當年就不該過來幫忙,不然也不至于活得不如保姆。”
說著眼圈都紅了,我忙問她是不是家里發生了什么事?王阿姨這才講述了自己這些年來幫兒子一家帶娃期間所受的委屈。在年輕人抱怨與老人同住體驗不佳的時候,其實老一輩心里也有很多話要說。
“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
在王阿姨當人兒媳的年代,男人是堅定向著母親一邊倒的,一家人發生了爭執,晚輩必須向長輩認錯,這是中國維護了千年的作風。然而讓王阿姨沒想到的是,等她好不容易熬成了婆婆,社會風氣卻變了。
人人開始更重視小家的幸福指數,父母被排在了后面,王阿姨不僅沒當上想象中的婆婆,還經常被小輩指責教育方式不科學,這讓她非常憋屈,直說兒子有了媳婦忘了娘。當年好話說盡讓她過來,如今卻經常幫著兒媳欺負她。說起來都要掉眼淚了。
對于這種情況,我只能勸說王阿姨擺正心態,不要總是跟兒媳較勁,畢竟人家兩口子才是一家人。
兩代人思想觀念有代溝
回顧自己三年帶娃經歷,王阿姨采用一句話評價:吃力不討好。沒辦法,兩代人成長環境不同,思想觀念上存在著極大的鴻溝,導致婆媳之間互相看不順眼,但偏偏誰都離不開誰,只好將就著生活。
尤其后來兒媳又生了二胎,王阿姨一個人忙不過來,請了一個保姆過來。王阿姨發現兒媳對待保姆的態度很和諧,起碼遠比對待自己溫柔,想到人家每月工資八千,自己分文不取還要被嫌棄,就忍不住要流眼淚了。
聽到這,我忙安慰道,兒媳這樣恰好說明是把你當自己人。中國人在思想觀念中有一個奇怪的想法,那就是“對親人嚴格,對陌生人溫柔”,王阿姨不應該與保姆比較,畢竟人家是短期工,而王阿姨是陪伴一生的家人。
聽完我的安慰后,王阿姨更傷心了,因為想到接下來還要同住二十年,直后悔起當年給兒子買房的事情。當然,這就又是另外一個煩惱了。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