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正在喂奶,公公卻在旁邊逗娃:沒有距離感的家庭不止是尷尬
昨天,有寶媽留言說,有一件事堵在自己心里很久,不知道該怎么跟身邊的人說,但是憋在心里又實在難受,就想讓我們給她排排憂。
寶媽說,她家寶寶剛剛滿月,母乳喂養。因為是個大胖小子,公婆都很高興,尤其是公公,整天抱著不撒手。有好幾次,她抱著寶寶喂奶,公公也一臉高興地在旁邊逗娃,她覺得很尷尬,但又不知道該怎么跟公公說。畢竟,老人是真心喜歡孩子,她擔心哪句話說不好了,傷了老人家的面子。
后來,她偷偷告訴了老公,希望老公出面委婉地說說公公,讓他在自己喂奶時回避一下。可結果,老公卻臭罵了她一頓,說她:“思想齷齪,那是我爸,有什么啊?再說,他是看寶寶,又不是看你!”聽了老公的話,她瞬間覺得自己三觀都碎了,原來這一家人這么“沒有距離感”,難道只有她一個人覺得尷尬嗎?
編輯
其實,寶媽正在喂奶,公公卻在旁邊逗娃:沒有距離感的家庭不止是尷尬。
喂奶是件私密的事,長輩要注意回避
母乳喂養寶寶,雖然是一件神圣的事,但也是件私密的事。畢竟,坦露身體部位對女性來說還是一件比較難為情的事,更別提在家中長輩面前如此了。所以,這位寶媽覺得尷尬也是正常的,并不是思想齷齪或者矯情什么的。也只有“沒有距離感”的家庭,才不覺得尷尬。
其實,像這種沒有距離感的家庭還真不少,原因就是老一輩人不重視這個問題。就比如,也有很多寶媽反映,自己喂奶時,婆婆冷不丁地伸手在胸部摸一把,而且一臉淡定地說“一點都不脹,沒奶吧?”讓很多寶媽瞬間覺得很無語。就是這種“沒有距離感”的表現,讓家里其他人,包括男性親友,也覺得看寶媽喂奶沒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也就不知道回避了。
編輯
家庭成員之間要有性別意識
其實,一家人不管關系多好,平時多親密,都要有“距離感”,確切地說要有性別意識。這一點,不光是寶媽與公公,婆婆與兒子也是一樣的。所以,也就牽扯到從小的家庭教育。因為,性別意識不僅僅是區分男和女,也是讓孩子保護自己,自尊自愛的“必須教育”。就比如,女孩到了兩三歲,在洗澡、換衣服上,爸爸就要懂得回避。而男孩,與媽媽之間也要有這種回避意識,否則很容易養出“媽寶男”或者導致男孩出現“戀母情結”、早熟等。
因此,家庭成員之間一定要有性別意識。我們再回到前面那位寶媽喂奶的事件上,如果老公一家人從小都有“距離感”,有性別意識,那么在她喂奶時公公就會懂得回避,她也不至于尷尬,而她老公更不會因為她介意這件事而罵她“思想齷齪”,而是會懂得保護老婆,從中斡旋解決這種尷尬問題。
編輯
婚后遇到“奇葩事”,寶媽要勇敢說“不”
同時,這也給廣大寶媽提個醒:婚后遇到類似的“奇葩事”,寶媽要勇敢說“不”。因為,有些長輩是沒有性別意識而無意讓寶媽尷尬的,但也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以“一家人”為由故意占便宜。所以,寶媽要懂得保護自己,遇到這樣類似的“尷尬事”要敢于說“不”。
當然,敢于說“不”不等于一上來就撕破臉皮,而是要有解決問題的智慧和勇氣。比如:讓老公幫忙處理,實在不行就自己巧妙回避,再不行就自己用委婉的語言、堅定的態度告知對方。
寶媽們,你遇到過類似的尷尬事啊?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