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多星”發射數量對比:俄37顆,印104顆,中國讓人驚喜
就在近期,中國民營衛星首次“一箭多星”宇航任務在太原發射中心取得成功,由民營公司研制的多顆衛星搭載長征四號乙火箭成功升空。大部分人在關心衛星情況的同時,也對一箭多星中衛星的數量產生了興趣。而在近期,就有媒體對各國“一箭多星”發射衛星數量做了一個對比,我們趕緊來看看吧!
首先要說明一點,“一箭多星”就是指用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后將數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技術。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將效率獲得了最大化,并且也解決了發射成本過大的問題。但這就要求火箭的發射技術、衛星分離技術較高的情況下才能完成。世界上首次實現這一技術的國家是美國,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將多顆衛星送上了太空,最多時候一次送入29顆衛星進入太空。
而俄羅斯在多年以后打破了美國曾經的紀錄,將37顆衛星送上了太空。并且這些衛星特別大,最重的重量已經達到了300千克,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有效荷載最大的一次航天發射。對于俄羅斯來說,能取得這樣的成功離不開蘇聯時期對航天事業的發展。正是因為這些“家底”存在,俄羅斯火箭技術才得以用最快的速度去追趕世界。
印度卻是比較意外的存在,搭載了104顆衛星。這一個數據乍一看確實比較唬人,但實際上卻經不起推敲。在這一百多顆衛星中僅有一顆達到650千克,其余的衛星大部分重量都不足5千克,實際有效荷載反而沒有俄羅斯的大。而印度這么做的背后,說白了還是在為自己撐面子,在火箭技術還沒有達到那個地步的情況下想要與世界大國同臺競技。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最終會讓自己迷失,今年“月船2號”的事件無疑就是最好的證據。
與印度對比明顯的就是中國,一直以來都在讓人處在驚喜的狀態。就在幾年前,同樣是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的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創下了“一箭20星”的成績。雖然數量上沒有印度那么龐大,但衛星的實用性以及技術水平均甩了印度一大截,在國際上也處于領先水平,這是他們沒辦法比較的。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一箭多星技術的成熟代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程度,是綜合國力的象征。對于其他科學發展一樣,必須保持踏實的想法才能最終得以實現。不然到最后基礎實力沒有達到要求,到真正需要的時候就會處處碰壁。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