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已有9880個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
全省已有9880個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
確認1200萬名股份(經濟)合作社成員身份,量化資產總額491億元
目前,我省9880個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并完成登記賦碼工作,已確認1200萬名股份(經濟)合作社成員身份,量化資產總額491億元。12月 25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我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正在全力推進中,階段性成效明顯。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以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資產量化、股份設置為主要內容,旨在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以保護和發展農民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
我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從2017年開始全面部署,堅持分類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試點先行,點面結合,穩步推進改革。去年底已全面完成了清產核資工作,共核實農村集體資產1014.68億元。今年全力推進成員身份界定、股權量化和登記賦碼工作,預計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在明年年底基本結束。
通過清產核資,摸清了家底,解決了集體資產權屬不清,部分集體資產散落賬外、入賬不全等管理混亂的問題。以丹東市振安區樓房村為例,清產核資前村集體資產為327萬元,通過清產核資,將原來未入賬的資產納入賬內管理,集體資產達到1535萬元。
清產核資后權屬清了,家底明了,為村集體依托自身資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奠定了基礎。各地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好點子、好做法頻現。盤錦市探索了土地經營型、盤活資產型、產業服務型等9 種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鐵嶺縣探索了盤活集體資產、興辦經濟實體、開發集體資源等10種發展模式。
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各地集體資產的監管得以加強。清產核資結束后,各地針對清查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了完善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為管好用好集體資產提供了制度保障。大連高新區大山村建立了土地、合同、固定資產臺賬,并制定了8項資產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錦州北鎮市將清產核資數據按村錄入管理系統,將合同、地籍圖、相關證書掃描入庫,加強了數據信息的電子化、規范化管理。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