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牌農業實力強 脫貧攻堅底氣足
產業扶貧是助力海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支撐。記者1月2日從海南省扶貧辦獲悉,去年以來,海南省聚力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通過擦亮“瓊”字農業品牌、強化科技興農,讓“瓊”牌農業實力強,脫貧攻堅底氣足。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計劃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3.7億元,已投入21.28億元,投入進度為89.8%,全省實施農業產業項目1811個。2019年前三季度,海南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92萬元,同比增長7.8%;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3%。
品牌富農
增強扶貧農產品競爭力
“我們陵水圣女果是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的農產品,和別的地區種植的圣女果口感、色澤都不一樣,很受消費者歡迎。”海南滴滴沃家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凌燕告訴記者,公司種植圣女果、黃燈籠辣椒等農產品,由于打響了品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去年共帶動200戶貧困戶增收。
去年以來,海南省圍繞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大力挖掘各地“名、優、特、新”農產品,精心打造農產品商標品牌,不斷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脫貧增力。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南省扶持推動三亞甜瓜、瓊海油茶、陵水圣女果、陵水荔枝、保亭益智等5個特色農產品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三亞芒果、澄邁福橙、三亞甜瓜、澄邁橋頭地瓜、文昌椰子等5個區域公用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全省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達554個,增強了扶貧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文昌雞、定安粽子、永興荔枝、屯昌黑豬、樂東香蕉等地理標志農產品都通過產業化運作,逐步實現品牌化、專業化、集群化發展,產業效益顯著提高。
此外,海南省還整合農業發展資金1億元,重點支持部分市縣發展益智、百香果、種桑養蠶、和牛養殖等28個農業產業扶貧示范項目,帶動貧困戶1.25萬戶5.87萬人增收。
科技興農
助力精準扶貧“加速度”
“我們引進白仁豇豆,嫁接苦瓜等10余種新品種試種推廣,農戶看到收益,都希望跟著干,對發展產業信心十足!”1月2日,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興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文介紹,毛興村原有118戶437名貧困人口,目前整村已經脫貧。“但是要想建立扶貧長效機制,還是要靠產業帶動夯實基礎,目前我們已為該村量身定制‘短、中、長’結合的產業種植規劃。”
近兩年,海南省從各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農業科技推廣機構、涉農科技企業等單位選派科技特派員809名,對全省600個貧困村提供科技服務;為科技副鄉(鎮)長提供配套的農業科技示范推廣項目。
海南省2018年以來投入專項資金800萬元,引導市縣政府和社會投入700多萬元,交由掛職科技副鄉(鎮)長組織打造秀珍菇種植、百香果種植和澳洲龍蝦養殖等110個科技扶貧示范基地,帶動2000多名貧困農民直接參與項目實施,為當地培育了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
同時,海南省通過“科研院所+示范村(示范戶)”“企業+示范村(示范戶)”和“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村(示范戶)”等模式,在全省18個市縣創建了104個科技扶貧示范村、1048戶科技扶貧示范戶,力推特色扶貧產業增收增效。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