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最危險時刻!發射導彈必須上浮,為何不能海底發射?
眾所周知,三位一體核反擊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潛艇。在冷戰期間,蘇聯的本土受到美國的戰略包圍,特別是星球大戰計劃披露后,蘇聯方面一度認為從本土發射的彈道導彈無法威脅到美國。本土發射的導彈會被對手攔截,同時蘇聯根本不指望從本土起飛的戰略轟炸機可以逃過夏威夷-日本-阿拉斯加的戰略攔截網。
而這種情況下,蘇聯將核反擊寄希望于遠在美國反導攔截圈之外的潛艇部隊身上。在當時,蘇聯的戰略潛艇部隊一度逼近美國海岸線,給美國造成了十分嚴重的恐慌。
冷戰巔峰時期,美國及北約國家在挪威部署十數架反潛巡邏機,用于針對蘇聯的潛艇部隊。不過,就算北約嚴防死守,其成效也并不明顯,蘇聯的潛艇仍能前出進行巡邏。可以說,如果蘇聯失去了其強大無比的潛艇部隊,那么便沒有膽量同美國進行核威懾了。
不過,潛艇一直有個較大的問題,就是潛艇并不能在平時的作戰潛深下發射導彈。潛艇必須要上浮到一定潛深才可以發射自己攜帶的導彈。這點便是十分危險的,要知道潛艇在上浮的時候被稱為最危險時刻。潛艇上浮必然會釋放壓艙水,會造成較大的聲納噪音,并且在上浮的時候,如果其艇首部朝上,那么便會失去發射魚雷的角度。
這種情況下,只要其附近有對手的攻擊潛艇,那么很容易便能發現戰略潛艇的位置,只需要一枚魚雷便能將其消滅。要知道在執行快速上浮命令時,潛艇很難調整自己的航行姿態,更別說立刻進行反擊了。如果不執行快速上浮,那么便有可能失去發射導彈的時間窗口,更為致命。
那么為什么潛艇不能在海底發射導彈呢?其實,要知道的一點是,在水下600米進行航行時,潛艇要保證全部封閉,如果有海水涌進潛艇,可能會造成潛艇結構出現損壞。在這種情況下,潛艇連打開魚雷發射艙蓋都做不到,更別說發射潛射導彈了。并且潛射導彈在水下航行能力很差,在水下航行一百米都很困難。并且在水下時,導彈是沒有動力的,只能通過初始獲得一定的力。導彈往往在離開水面十幾米后才開始點火。
并且,潛射導彈發射的“規矩”很多,最高航速不得超過五節,海浪風機不能超過五級,此外對發射角還有更多的限制。如果潛艇違反了操作規章,輕則發射失敗,重則潛艇沉沒。畢竟如果導彈在發射時出現意外,那么后果必然是十分嚴重的。要知道,潛射導彈往往會攜帶核彈頭,僅僅是爆炸后的沖擊波都能將一艘潛艇外殼擊碎,擊沉潛艇十分簡單。
正是因此,戰略潛艇在執行發射任務的時候附近都會有攻擊潛艇“護航”,攻擊潛艇會首先上浮一定距離幫助戰略潛艇搜索敵人,如果確認海域安全,那么戰略潛艇才會開始上浮。如果是在北極冰蓋下,戰略潛艇則需要先將上方的冰川破開,才可以進行發射。也正是因此,潛艇發射導彈的難度遠超戰略轟炸機及地面發射平臺。
所以,擁有潛射能力的國家也不是很多。目前印度寄希望于自行設計戰略潛艇,以補足三位一體打擊體系。但是因為其工業基礎較差,至今沒能建造出一艘靠譜的戰略潛艇。可以說,戰略潛艇的技術含量甚至遠在航空母艦之上,印度在短時間內不可能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建造戰略潛艇。
相關搜索
- 中國潛艇
- 中國核潛艇
- 夢到發射導彈
- 軍艦發射導彈視頻
- 發射導彈有什么用
- 發射導彈動畫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