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內部有個奇異世界,宇宙間最不可思議的金屬,就在那地方
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名第一位,因為它的原子結構十分簡單,只由一個質子數為1的原子核和一個核外電子組成,所以氫元素也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輕的元素,正是由于氫的簡單結構,也使得氫元素成為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大概占到宇宙可見物質的九成以上。
而在時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下,人們在化學領域的發展也愈來愈深入,從很早開始就已經知道了物質在不同的環境中也會呈現不同的形態。而在我們地球上,氫單質大都以氣體的形態存在,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氫氣。
但在科學家的觀察和研究下,他們認為氫元素在某些星球中會以液態金屬的形式存在。
氘是氫的同位素,因為氘比氫多一個中子,它的相對原子量也是氫的兩倍,因此也被稱為重氫。科學家們通過將氘放置于不同的壓力環境下,觀察其變化。最終在壓力150吉帕時,氘從氣體狀態中顯露出來,而當達到了200吉帕,氘就開始出現金屬的發射特性,而最后將壓力提升到600吉帕,并提升溫度氘1700攝氏度,氘就完全擁有了吸收和反射光線的特性。
盡管這次實驗的對象是氘,但是作為氫的同位素,我們也知道該類元素在不同的環境下,會出現令人驚異的形態變化。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木星是氣體行星,主要成分就是由氫組成,氫元素的含量約占該行星質量的75%。通過觀察,我么能從行星的表面上看到大量的氫氣。而作為氣體行星想要束縛住如此龐大的氣體環境,內核就需要非常大的引力,因此越是深入木星內部,其壓強也就越大。大概在木星云層下的13000英里處,那里的溫度將會超過6000攝氏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高,同時壓強更是達到地球表面大氣壓的200萬倍!
所以在那個地方,氫不會以氣體的形式存在,甚至不會以液態金屬的形式存在,而是在這種高溫高壓下變成了固體金屬。
"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