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摹印無傳人
故宮摹印傳人沈偉突然離世,將部分傳統技藝無人繼承的問題再次帶入人們視野。盡管隨著非遺保護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保護,但這也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役,部分傳統技藝依然面臨幾近失傳的困境。
摹印技藝受關注源于火遍大江南北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文物修復師十年如一日的匠心精神感染了無數觀者,也讓默默無聞的文物修復師在互聯網時代圈了無數粉絲。然而,圈粉之后的文物修復師依然未能逃脫難覓合適傳承人的窘境,這更令人嘆息。
在傳統手工藝傳承乏力的問題上,業內有這樣的共識:人才培養周期長、回報率低導致傳人難尋。文物修復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問,修復人員不僅需要具備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還要有“三年打雜、十年入行”乃至“擇一業、終一生”的耐性。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尚可通過學習獲得,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卻需要長年累月的堅守。而這些現實問題也造成了文物修復人才的嚴重缺乏。據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顯示,我國有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萬件(套),這些文物中需要修復的比例為37.12%。曾有專家坦言,以現有修復人員數量要想把現存文物修一遍至少還需百余年。
因此,傳統手工技藝尤其是文物修復技藝的人才培養依然任重道遠。筆者以為,在高校設立相關專業的基礎上,要重視將傳統技藝傳承人與高校學生結成對子,這樣既有利于修復技藝的傳承,亦有利于人才的培養。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
網站推薦更多>>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