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我是故宮員工
單霽翔,故宮博物院前任院長。4月8日,他的退休,引起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
4月2日,故宮舉辦公益拍賣活動,將“天燈”“萬壽燈”文創產品拍賣,所得2005萬元全部捐獻,資助貧困地區的教育。單霽翔在拍賣現場發表充滿激情的演講,這也是他最后一次以故宮博物院院長身份在公眾和媒體面前亮相。
退休前,差不多每隔十天半月,就可以在故宮舉辦的各種活動中見到他;退休后,他淡出了媒體的視線。
7月2日,記者在福州機場見到了單霽翔。距4月2日,整整3個月。
依舊是燦爛的笑容,依舊是白上衣、黑褲子、黑布鞋,依舊是拎著一只深色電腦包。
退休后的單霽翔,日程更繁忙了。
去各地演講的邀請應接不暇。他解釋:“有些是還欠賬,那時候實在分身乏術,現在趕快還上。”這次到福建,第一站是去莆田,給莆田市委中心學習組和莆田學院部分師生共計1600人做一場題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中華傳統文化忠實守望者》的演講。之后,他馬不停蹄赴廈門,那里還有3場演講。
熟悉單霽翔的人都知道,只要乘車時間超過半小時,他必定會利用坐車時間工作。他的不少專著、文章、PPT都是在“移動”中完成的。這也是他為什么電腦包不離身的原因。不出所料,從機場去莆田市的途中,單霽翔果然又打開了電腦。這次他是在為即將舉辦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準備演講的PPT。記者勸他:“別搞這么累嘛。”“我是故宮員工,傳播故宮文化義不容辭。”單霽翔脫口而出。
退休后的單霽翔,笑容更燦爛了。
他坦言:沒有了“安全”這座頭頂上的大山,整個人輕松多了。安全對于故宮,不僅是龐大的古建筑群、180多萬件文物的安全,而且包括觀眾的安全,尤其是每年的旅游旺季和每天的參觀高峰時段,任何一點疏漏都有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安全這根弦,在每任故宮院長的腦中,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都得緊繃著。
記者還清楚地記得,2012年12月31日,這是單霽翔上任頭一年的最后一天。和員工們一起送走最后一批觀眾,最后一扇故宮大門落鎖時,他落淚了。當年元旦后,臨危受命接任故宮院長的他,“安全”二字的壓力非比尋常,而這一年,故宮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此后,“平安故宮”工程啟動,安全隱患發現一個就消除一個。隨著工程的推進,安全隱患在逐年減少。但單霽翔總是說,安全工作不是一時的,不是一任院長的,要一任接一任地做,要持續地、不間斷地做下去。
退休后的單霽翔,時間更自由了。
“今年‘五一’,我帶著愛人一起去上海休了幾天假。她可高興了。”輕描淡寫的背后,是對工作的全情投入。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工作狂”,全年無休。這是幾十年來,他第一次休假。
雖然時間自由了,可是“鍛煉”的機會卻變少了。“這幾個月您還堅持每天走路嗎?”記者笑著問。“唉,現在的工作沒時間走路了。”他略顯遺憾。當故宮院長時,只要不出差,哪怕是節假日,他也會去故宮的開放區轉轉,低頭找找地上有沒有煙頭,抬頭看看屋頂有沒有長草,側耳聽聽游客有沒有怨言,發現問題立即解決。這種“巡邏”,一趟下來,幾千步的運動量完全不用擔心。他的秘書,每天跟著他,日常的微信運動數據都在近萬步,兩萬步的情況也不罕見。如今,不用“巡邏”了,他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傳播故宮文化中。
7月3日上午,莆田學院體育館座無虛席。講座中,單霽翔用一件件生動具體的事情,讓現場的1600名聽眾,特別是莆田學院的學生深切感受到他和故宮人是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文化需要傳承,張忠培、鄭欣淼和我,三任故宮院長之間的關系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單霽翔說,“文化也需要傳播。”他表示,在座的年輕人,如果在聽過講座后,能對故宮文化產生興趣,甚至愛上博物館,自己的傳播就算有效了。
7月6日,良渚遺址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單霽翔發了平生第一條朋友圈:“熱烈祝賀!多年期盼,終于成功!”隨后在評論里又補充道:“良渚文化大展即將在故宮博物院舉辦,以此慶祝!”
退休后的單霽翔,仍然在不遺余力地傳播故宮文化,因為那句“我是故宮員工”。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