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花朵》主創(chuàng)講述“北海往事”
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就想到北海公園,一到北海公園就想唱起這首歌,這是北海公園特殊的文化底蘊。《讓我們蕩起雙槳》是老電影《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近日,電影中的幾位主演和曲作者劉熾的子女們來到首都博物館,深情講述了這部電影與北海的故事,以及《讓我們蕩起雙槳》歌曲創(chuàng)作與錄制背后鮮為人知的細節(jié)花絮。即日起至8月15日,市公園管理中心發(fā)起《“游園人·有緣人”尋找活動》,征集“照片墻”中的人物和故事,作為重要檔案永久保存。
新京報訊 首都博物館舉辦的《園說——北京古典名園文物展》自5月18日開幕以來,吸引了近20萬名參觀者。在展區(qū)第四單元,一面有上百幅游園老照片的“照片墻”尤其受到歡迎。7月13日,電影《祖國的花朵》主演張筠英、王玲、趙維勤,影片主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原唱劉蕙芳,以及曲作者劉熾的子女劉欣欣等人重聚在此,講述了“蕩起雙槳”背后的創(chuàng)作細節(jié)和公園往事。
《祖國的花朵》于1955年上映,是新中國第一部校園題材兒童故事片,拍攝時仍在上小學的主演們,如今已年過七旬。但圍在照片墻前,她們一下子就從老照片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并一同唱起了《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耳熟能詳?shù)母枨kS后,曲作者劉熾的子女還向北海公園贈送了父親創(chuàng)作歌曲時的手稿復制品等資料。
據(jù)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照片墻”上的104幅照片是從市屬各公園圖片檔案中整理和遴選出來的,時間涵蓋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2010年,從園林文物之外的角度回顧了百年公園的舊貌新顏。在近兩個月的展覽中,不少參觀者在此找到了過去的游園記憶。
■ 揭秘
拍攝
“水下人推”完成劃船鏡頭
“這是我們攝制組當年在北海的合影,這是我們電影里的老師,這是我……”在一張黑白老照片前,《祖國的花朵》中楊永麗的扮演者張筠英告訴記者,拍攝時自己才上五年級,但很多拍攝細節(jié)至今難忘,“這個劇本是作者在小學里生活了半年寫的,非常切合實際,所以我們雖然沒學過表演,但演起來也很自然。”
兒時經(jīng)常去北海玩的她對公園的記憶尤為深刻。張筠英回憶,電影拍了半年,在北海的戲份主要是劃船,一共拍了十幾天。“當時是秋天,迎著風船不好劃,我們又都是十歲的孩子,經(jīng)常聽到導演喊‘你的船跑了’,老達不到鏡頭前的要求。后來攝制組就讓所有30歲以下的小伙子一人喝兩口二鍋頭潛進水里,把船一條條推過去,最后完成劃船的一個鏡頭,很不容易。”
作曲
怕水曲作者泛舟時突發(fā)靈感
《讓我們蕩起雙槳》曲作者劉熾的子女劉欣欣等人則談起父親創(chuàng)作歌曲的“幕后花絮”,以及這首歌對于他們成長經(jīng)歷的影響。
劉欣欣專程帶來了父親的曲譜手稿等一沓厚厚的資料,還有與這首歌相關(guān)的各類書籍。劉欣欣告訴記者,這首歌曲是父親和詞作家喬羽的第一次合作,寫的是泛舟湖上,但父親其實很怕水,“后來拍一張照片的時候,他把腳放到山泉邊上一點他已經(jīng)很害怕了,坐穩(wěn)了以后才露出一點笑容。”
“當時和小演員們一起去湖中劃船,他是被孩子們熱情地‘拉下水了’,如果沒有孩子們巨大的感染力,他真做不到這一點。然后他突然感覺有了靈感,歌曲旋律浮現(xiàn)了出來就立刻說要上岸,結(jié)果他就坐在岸邊一塊大石頭上,半個小時就完成了《讓我們蕩起雙槳》的譜曲,幾乎是一揮而就。”劉欣欣說。
錄歌
歌曲最初有不同節(jié)拍的兩版
談起錄制《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故事,原中央少兒廣播合唱團領(lǐng)唱、歌曲原唱劉蕙芳回憶,當時合唱團為了讓大家進入狀態(tài),專門組織孩子們?nèi)ケ焙澊5罱K錄音的時候還是經(jīng)過了反復的打磨,“錄了半天,大家都喊肚子餓了,就又給我們吃的,然后再繼續(xù)錄。”
她還提到,劉熾原本創(chuàng)作了兩個版本的曲子,除了現(xiàn)在我們聽到的四二拍版,還有一個四三拍的版本。“當時讓我們選,我們說還是四二拍好,更像劃船。”
“四三拍的版本確實有一種律動在里面,但是架不住小孩子先入為主,聽到就喜歡四二拍版本。”劉欣欣說,這里面特別能看出父親的個性,“他有時候是一個很倔的人,但是對唱他歌的人是非常謙虛的。他永遠想知道他的聽眾、唱他作品的人是怎么想的。”
■ 故事
歌聲里的“北海童年”
同為《祖國的花朵》小演員的王玲,每年至少來一次北海的習慣已經(jīng)保持了五十多年。
她向記者講述了在拍攝以外,關(guān)于北海的童年記憶:“當時我家就住在東城,離北海很近。北海公園里有個兒童體育場,我們放學就去玩,我還記得我特別愛玩一種叫‘轉(zhuǎn)傘’的游樂設施。公園里還有少年先鋒隊水電站、少年科技館,都是我們科學啟蒙教育的來源。”
王玲笑著說,現(xiàn)在《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和北海公園幾乎成了“同義詞”,現(xiàn)在唱起這首歌就想到北海公園,一到北海就想唱起這首歌,這是北海特殊的文化底蘊。
“2004年來北海聚會,巧遇有幾個老游客把我們認出來,然后就一起唱起這首歌,三段歌詞一段不差。”她感慨,現(xiàn)在一家里祖孫三代都會唱的歌不多,但是必定有這首歌。這首歌在很多人特別是老年人心里,都有他們逝去的童年。“從我們小時候唱起到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半個多世紀了,我覺得它還將伴隨我們一生。”
■ 鏈接
《園說》“照片墻”征集“有緣人”
自即日起至8月15日,市公園管理中心面向社會發(fā)起《“游園人·有緣人”尋找活動》,如果游客在“照片墻”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可發(fā)送姓名、照片故事、聯(lián)系方式、照片掃描件至bngyjmxy@163.com,留下當時的游園故事,寄語祖國70華誕。市公園管理中心將把“老照片和人物故事”作為重要檔案永久保存,并為投稿入選者提供北京公園文創(chuàng)禮物。
同時,即日起至8月30日,《祝福祖國70華誕 我與公園共成長》游園新老照片征集活動也同步啟動,圍繞上述范圍的各年代北京市屬公園的活動景象征集照片。詳詢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68390370。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