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發短情長,一起長大的約定
中新社臺北6月30日電 題:臺灣寫真:發短情長,一起長大的約定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張子胥
“看到掉發的小朋友常常會因為外觀改變而哭泣,都不敢到學校上課,希望他們能回到從前開心快樂的樣子,同大家一起長大。”
林承澤30日下午在臺北向中新社記者說出這番話時,已經準備好一份“特殊的禮物”。這位9歲男生將及腰的長發結成六束,每束皮筋以下30公分將會被剪下,贈予公益團體。
![6月30日,臺灣癌癥希望基金會“百人捐發”活動在臺北舉行。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攝 6月30日,臺灣癌癥希望基金會“百人捐發”活動在臺北舉行。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攝](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19/06/30/9f7485d61d5646ffa46d5c47133207a5.jpg)
林承澤是參與臺灣癌癥希望基金會第五屆“百人捐發”活動愛心人士中的一員,也是捐贈者中為數不多的男孩。為這次捐贈,他準備了3年。
6歲那年,林承澤從長輩講述中得知,癌癥病患常遭受嚴重脫發的困擾,這使他們在承受身體苦痛的同時,也產生自卑心理;尤其一些年齡小的病童,心理上的失落讓他們不能和同齡人一樣學習和玩耍。于是,他自己決心留長發、幫助他們。
這3年過程中,林承澤頭發漸長,在男孩中間多少顯得“另類”。不過,他沒有因此感到苦惱。“有時會被旁人錯叫成‘妹妹’,但說出原因之后,他們都認為這是善舉,還有不少小伙伴也想加入進來。”林承澤開朗地笑著說。為保證給病童留下質量好的頭發,每次洗、吹頭發,都要用1個小時,但想著今天的捐贈,“這就算小麻煩啦”。
![6月30日,臺灣癌癥希望基金會“百人捐發”活動在臺北舉行。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攝 6月30日,臺灣癌癥希望基金會“百人捐發”活動在臺北舉行。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攝](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19/06/30/7af552bbf2b64d8fa6722f809a0d871a.jpg)
留長發,對于作為女生的徐子硯反而是一個大挑戰。今年14歲的徐子硯是游泳健將,當天和母親秀英一同來到捐發現場。媽媽介紹,因堅持留長發,女兒甚至失去臺灣中學生運動大賽200米自由泳的參賽資格。
“長發對游泳選手是禁忌,頭發太長會增加水中阻力,也會影響蛙鏡穿戴,容易脫落。”秀英對中新社記者說,教練也多次提醒,但女兒仍然堅持,還因為泳池含氯過高影響發質,留發時需要更加注意保養。
這一堅持就是9年,徐子硯已第三次參加“百人捐發”活動。三年一個周期,徐子硯的頭發便會有一場“特殊的旅行”。“頭發剪了還會再長,比賽輸了下次再努力,但癌友的生命未必有重來的機會。”徐子硯說。
相比于孩子的童真,癌癥病友對捐發有更切身的感受。名叫洪素如的血癌病友已年過六旬,首次捐發。經歷過醫院幾度發出病危通知,洪素如走過艱難的治療路,選擇把從零起步的頭發蓄長并捐出。
“留發,對治療中的癌友是不敢想的期待,尤其是長發。藥物或治療,對再生發都有影響。”洪素如說。在現場,她面向攝像機鏡頭、揮舞代表年齡“61”的標牌,想把新生的活力傳遞出去。
癌癥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對中新社記者說,本屆“百人捐發”開通報名后,通道人數“秒滿”;2015年活動舉辦至今,捐發總長度累積近2萬厘米,所制成的假發陪伴了約800癌友走過治癌之路。
隨著活動主辦方一聲號令,上百位捐贈者的發束由理發師剪下,親友紛紛用相機記錄下這具有儀式感的一幕。
現在短發齊肩的林承澤搖動著剪下的發束,爽朗地留影。活動面板上的兩只手緊握、舉向天空,他說,自己將繼續留發,緊握病童的手,同他們“一起長大”。(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