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面向市場迎來別樣繁榮
“西藏唐卡產業經歷改革開放以來的持續發展,已形成人才濟濟、市場繁榮的局面。”第九屆西藏唐卡藝術博覽會日前在拉薩落幕,作為此次活動的專家評委,西藏老藝術家余友心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國家級非遺,唐卡產業是目前西藏發展最好的民族手工藝產業之一。”他說,這與上世紀80年代以來,政策環境密切相關,市場經濟和旅游事業空前繁榮,社會需求推動了唐卡產業的復興和發展。
一直以來,西藏官方與各地民間藝術團體和藝人們多方推動,實施了很多有效措施,余友心認為,首先是官方認證各大畫派、不同等級的非遺傳承人,不但把繼承和弘揚各派唐卡傳統技藝落到實處,也調動了政府和民間力量。
他說,其次是唐卡藝術人才的發現和培養漸趨多元化,唐卡藝人的培養主要是師徒、父子傳承。近年來,西藏大學將唐卡藝術納入現代美術教學,不同規模的民辦唐卡藝術學校也紛紛興起,如西藏唐卡畫院、雪堆白傳統手工藝術學校、丹巴繞旦唐卡藝術學校、安多強巴美術學校等各種民間唐卡藝術教育機構相繼成立。
在此基礎上,定期舉辦的西藏唐卡藝術博覽會不但展示了優秀唐卡作品,還通過嚴格的技藝競賽,評定不同等級的唐卡畫師,目前評出的一級、二級、三級畫師分別達到32人、48人、67人。他們當中不乏技藝出眾且年輕的畫師。
提及人才培養,余友心表示,勉唐、欽孜、嘎瑪嘎赤、勉薩等主要畫派人才培養都卓有成效。據統計,西藏專門從事唐卡產業的藝人約有3000人以上,由此可見,西藏唐卡藝術的繁榮發展具有雄厚的人才優勢,唐卡產業做強做大的宏大前景指日可待。
強巴央金是西藏眾多唐卡從業者中的少數女性,她出生在山南市的農民家庭。因為喜歡畫畫,初中畢業后的她便結緣唐卡,家人專門將她送往拉薩市郊縣的民間培訓機構學習,后又拜師唐卡大師丹巴繞旦。
完成唐卡基礎性的學習至少需要7年,今年剛好是她學習唐卡整十年。2018年,她的作品《蓮花生》被收藏在《第四屆中國國際唐卡藝術節精品展精選集》。
強巴央金說:“取得這樣的成績很開心,像我一樣的女畫師堅持下來的很少,很感謝家人朋友的支持鼓勵。”
她還說,唐卡繪畫成就了一個農村女孩的社會存在感,獨立經濟也讓她更自信。
與強巴央金身份相同,定居在拉薩的王天文也是位女畫師,不同的是她來自內地,并從事唐卡經營。2011年,她只身來到拉薩,至今跟隨她的藏族老師克珠嘉措學習唐卡繪畫。
她告訴中新網記者:“學習了兩三年,有很多內地朋友找我咨詢唐卡,從那時起,慢慢做起了連接藏族畫師與內地藏家的經紀人。”
王天文從小學習國畫、油畫,對顏色格外敏感,在遵循造像度量經基礎上,通過調整礦物顏料配色、調整繪畫元素,找到了自己的唐卡風格與收藏者認同的共鳴點。
如今,王天文已經創立了專業的唐卡團隊,如西藏多數優秀唐卡從業者一樣,在市場獲得了一席之地,創辦了西藏曼唐藝術館。
未來,她希望,不僅成為唐卡文化的傳播者,還能致力于西藏文化乃至喜馬拉雅文化傳播。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