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特色小鎮要做好“特”字文章
當前,特色小鎮建設已經成為我國許多地方勢頭強勁的產業高地,為經濟建設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國特色小鎮培育尚處于起步與發展階段,部分地方仍存在不注重特色的問題,一些地方在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產業結構、文化底蘊、項目定位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有些地方特色小鎮建設前期數量貪多、規劃求大、進度求快等負面影響漸漸凸顯。
各地方建設特色小鎮必須尊重市場規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政府應在搭建平臺、提供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充分發揮“扶上馬,送一程”的效應,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競爭機制,通過實施激勵約束機制,激發企業在創新創業、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熱情和動力,促進特色小鎮建設健康持續發展。
建設特色小鎮要做好“特”字文章。各地方建設特色小鎮要強化規劃,堅持多規融合,優化功能布局,深挖、延伸、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生態和社區等多種功能,根據地形地貌、自然景觀、產業格局,設計主題突出、特色明顯、體系完備、層次結構分明的詳細建設規劃,多維度展示地貌、建筑、人文和生態特色。加強山水形態、傳統民居、民族風情、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護,因地制宜把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三線文化、山地文化等融入特色小鎮和小城鎮規劃建設中,促進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融合,彰顯特色小鎮獨特魅力。
做好特色小鎮建設的“特”字文章,要按照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空間“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路子走,根據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明確有基礎、有優勢、有潛力的產業作為目標,差異定位、錯位發展,挖掘內涵、衍生發展,傾力打造集產業、文化、體育、旅游、生態、休閑農業等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增強特色產業集聚度,避免同質化競爭。圍繞完善城鎮功能,開發休閑旅游、工業旅游、體驗旅游、教學旅游、健康旅游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功能,把特色小鎮建設成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拉動有效投資的新引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平臺,讓特色小鎮成為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之,特色小鎮的建設要適度而行,強調尊重本地文化特點,保護文化的特色和多樣性。特別是,特色小鎮建設應回歸經濟屬性,回歸以創新帶動產業轉型的內涵,致力于把特色小鎮打造成讓公眾既能享受城市化便利又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文明形態,使之成為城市居民回鄉休閑、度假、養老、寄托鄉土情結的第二居所。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