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領域擬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11月2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京舉辦2019年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并介紹日前正式印發的《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相關情況。其中,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指出,“賠償低”是當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一系列舉措,要求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本次《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也指出,要“加快在專利、著作權等領域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加大損害賠償力度”。
公開資料顯示,《意見》已于近日正式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該《意見》主要以2022年、2025年為重要時間節點,從保護實際效果、保護能力建設、保護體系建設、社會感知和認同等方面確定工作目標,并提出,力爭到2022年,侵權易發多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權利人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局面明顯改觀。到2025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并保持較高水平,保護能力有效提升,保護體系更加完善,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更加優化,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發揮。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表示,《意見》所提到的目標是中央在通盤考慮后做出的科學決策,既明確了到2022年短期內必須取得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實效,也對到2025年中期知識產權保護績效目標做出了安排,又與社會公眾的獲得感緊密結合起來,是下一階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努力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大侵權懲罰力度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可以發現,盡管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但保護效果與權利人的期待仍有差距,且“賠償低”是其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其中在著作權領域,包括出版、影視、音樂在內的領域仍有業內人士認為侵權成本較低,從而容易誘發出侵權現象,影響到行業的良性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無論是作為一個創新型國家,還是作為開放型的國際化國家,中國都需要重視知識產權。如今雖已有許多成果面世,比如通過各法案和條款提高侵權成本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但對于已造成侵權的內容,降低被侵權方的維權成本也十分重要。
面對當下知識產權保護仍存在的賠償低等問題,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表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已取得長足進步,但仍存在侵權賠償標準低等問題,并清醒地認識到,實際保護效果與社會期待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各界對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呼聲依然強烈。對此,《意見》著眼于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各項工作,從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等環節,部署改革完善保護工作體系,推動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手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
除此以外,國家知識產權局也正在布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張志成表示,201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了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依托地方共同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創新主體、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知識產權綜合服務。當前,全國已經批復設立了25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目的,是通過集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為一體的協調聯動方式,切實解決知識產權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