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價”武夷山試點生態系統價值核算
原標題:山水有價增收無憂 武夷山試點生態系統價值核算
如今,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成為福建武夷山干部口中的高頻詞。何為GEP?“簡單說,就是一定區域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武夷山生態環境局局長王繼文說,如果說GDP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實力,那GEP則反映一個地區的生態文明水平。
2016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方案提出,以保持良好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探索構建生態系統價值核算體系和核算機制。
作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2016年12月,福建率先在武夷山開展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試點。
怎么算?江河湖海,種類繁多,數據復雜。武夷山從生物多樣性物種保育服務、文化服務、氣候調節服務等7個方面,精選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等9個一級指標,生物棲息地與基因庫保護、農林產品等18個二級指標,旅游人數、負氧離子數等三級指標,重點對森林、濕地和農田3類生態系統價值進行核算,打造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的“山區樣本”。“通過建立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系統,這里的清新空氣、清澈河水,都有了扎實的數據支撐。”王繼文說。
建立一套數,繪就一張圖。通過利用遙感影像、實地調查、資料收集、問卷調查等方法,收集涵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全面的數據,采用統計調查法、模型法、能值法等方法計算出生態系統的實物量,再運用市場價值法、替代價值法、模擬市場法等方法,最終核算出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
系統統計、科學核算,武夷山摸清綠色家底——選擇2010年與2015年兩個時間點,2010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1830.9億元,人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79.5萬元,每平方公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0.65億元;2015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2219.9億元,比2010年提高21.2%,人均為96.6萬元,每平方公里0.79億元。
如何用?“將生態轉換為可核算的價值,最大目的是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工具,實現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素質雙贏。”福建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王繼文介紹,2015年武夷山市GEP為2324.4億元,是當年GDP的17倍;人均GEP為101.1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通過開展GEP核算,可為領導干部自然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綠色發展績效考核等提供數據支撐,進一步完善綠色發展考核體系。
給綠水青山打上“價值標簽”,帶來綠色發展的嶄新動能。
武夷山下,五夫鎮五夫村的600多畝爛泥冷水田,整片流轉給農業公司后,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集白蓮種植、田螺養殖和休閑觀光于一體的農旅型項目。“現在我每年光流轉租金就能拿到8000元,在項目打工一年還能收入五六萬元。”五夫村村民李昌忠說。
李昌忠得到的實惠,正是武夷山在動態掌握生態系統價值情況的基礎上,創新開展的生態銀行試點。“所謂生態銀行,就是將碎片化、分散化的生態資源進行系統收儲、整合、優化,搭建生態資源變資產、變資本的平臺,從而激活鄉村沉睡資源,實現生態保護、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三者共贏。”武夷山市生態銀行辦副主任王欽明說,如今,順昌縣“森林生態銀行”、武夷山五夫鎮“文化生態銀行”、建陽區“建盞生態銀行”、延平區巨口鄉“古厝生態銀行”等在福建南平市遍地開花。
“下一步,我們將努力建立常態化核算機制,不斷深化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工作。”武夷山市有關負責人表示,武夷山將進一步探索建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定期核算、定期發布制度;探索將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的相關指標納入領導干部績效考核;探索建立武夷山經濟生態生產總值(GEEP)核算體系,形成完善的社會發展成果評價體系,促進可持續發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