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一哥要慌了?千億糧油帝國沖刺A股IPO
知名食用油品牌“金龍魚”運營主體益海嘉里沖擊IPO,又迎來新的進展。
7月12日,證監會正式披露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益海嘉里”)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這也意味著,這家營收超千億的糧油界巨頭企業距離A股更近一步。
據招股書顯示,此次益海嘉里擬發行不超過5.42億股,按照其募資金額的投向計劃,預計此次募集資金總額約為138億元。
有意思的是,家喻戶曉的“金龍魚”品牌運營方背后的控股股東其實是一家外資企業,創始人則是有著“亞洲糖王”稱號的馬拉西亞首富郭鶴年。分析人士認為,益海嘉里此次籌劃從母公司分拆上市,實際上也是希望能夠擺脫外資身份的限制,獲得更多中國市場的機會。
隨著益海嘉里IPO消息傳出,市場紛紛預測,這條“金龍魚”的上市,很有可能將取代溫氏股份,成為新的創業板一哥。
千億“油王”沖擊創業板第一股
今年2月,上海證監局披露益海嘉里正在接受中介機構的IPO上市輔導的情況,金龍魚品牌運營主體沖擊A股的消息,隨即引發了一波市場熱議。
四個月后,益海嘉里的招股說明書正式披露。根據招股書顯示,此次公司發行股數不超過54,215.9154 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本次發行全部為新股發行,公司原有股東不公開發售股份。
雖然尚未確定發行價及募資規模,但從招股書內容看,此次募集資金用途主要用于廚房食品綜合項目、食用油項目、面粉項目以及其他項目等,募集資金擬投資額共計138.7億元。
益海嘉里攜手“金龍魚”沖擊IPO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無論從營收還是凈利來說,這家糧油巨頭企業的上市毫無疑問將刷新創業板新股上市的各項紀錄。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連續三年,益海嘉里營收分別為1334.94億元、1507.66億元、1670.7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8.54億元、52.84億元、55.17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益海嘉里營業收入達403.51億元,凈利潤達8.3億元。
毫無疑問,這是一份出色的成績單。
從營收來看,對比目前創業板上市的766家上市公司,去年排名第一的上海鋼聯的營收為960.55億元;而全市場營收最高的貴州茅臺2018年實現營收736.39億元,而食品飲料行業最會賺錢的溫氏股份去年營收為576.32億元。而益海嘉里的千億營收遠超上述公司。
從凈利潤來看,行業排名前兩名的溫氏股份、寧德時代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為42.56元和37.53億元。而益海嘉里2018年凈利超過50億元,超過前兩者40%以上。
從市值來看,據wind數據統計,以7月12日的收盤價看,當前創業板市值最高的公司為溫氏股份,市值為2048億元,邁瑞股份、寧德時代則分別以1932億元、1621億元市值位列第二、第三。這三家公司均踏入創業板“千億市值俱樂部”。
而據估算,按照A股發行普遍的22倍市盈率,若以金龍魚糧油2018年55.17億的利潤來計算,金龍魚糧油登陸創業板的起步市值可能將高達1213.74億元。這也意味著它的上市,就會踏入千億市值行列。而只需7個漲停板,金龍魚糧油的市值便能突破2000億,并可能超越現有的創業板最大市值公司溫氏股份。
新的“創業板一哥”,有可能會隨著益海嘉里的上市而誕生。
意圖甩掉外資身份限制
“1:1:1金龍魚黃金比例調和油”這句廣告口號在消費群體中深入人心,金龍魚也被很多人誤認為“國民品牌”。而實際上,這個占據高份額消費市場的知名品牌,其運營主體益海嘉里卻是一家被外資控股的企業。
據招股書顯示,益海嘉里有限公司2005年在上海注冊成立,注冊資本48.79億元,股東豐益控股認繳出資3000萬美元,占注冊資本100%。
2017年后,公司開始實施了四次同一控制下的資產重組,豐益國際將其控制的中國境內與發行人主營業務相關的經營實體注入益海嘉里公司。
2018年12月,公司召開董事會同意設立股份公司,并將公司名稱正式變更為“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隨后會計事務所對公司凈資產進行評估。2019年1月18日,益海嘉里召開第一次股東大會,將公司凈資產按比例折合成股本48.79億股,其余計入資本公積。2019年1月31日,益海嘉里股份有限公司變更設立工作完成。
據股權結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益海嘉里公司控股股東為Bathos Company Limited,持有公司99.99%股份,闊海投資則持有公司0.01股份。
而豐益國際依次通過WCL控股、豐益中國、豐益中國(百慕達)等三家投資控股型公司間接持有Bathos Company Limited 100%的權益。這也意味著,外資背景的豐益國際間接持有公司99.99%的股權。
據資料顯示,豐益國際為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公司。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間,豐益國際主要股東為郭孔豐、ADM等四大股東,持股比例相對分散。這也意味著,益海嘉里的實控人并非是境外企業或者境外人士。
據招股書披露,鑒于公司控股股東由豐益國際間接持有,因此豐益國際報告期內不存在實際控制人,故而公司不存在實際控制人。
在金龍魚的官方網站顯示,益海嘉里是豐益國際在華投資的全資子公司、知名的小包裝油生產商。在中國境內35個城市設有企業110多家,生產、銷售和物流網絡覆蓋了中國多個省、市、自治區的2839個縣市,擁有近350個銷售處,1585個經銷商5000多家分銷商,超過100萬個終端保證供應。
實際上除了“金龍魚”品牌,益海嘉里旗下還擁有“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等其他知名品牌。據悉,益海嘉里的產品涵蓋了小包裝食用油、大米、面粉、掛面、調味品、牛奶、豆奶、餐飲用油、特種油脂、油脂化工等10大領域。
分析人士認為,IPO后,益海嘉里可以借助國內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快速拓展業務,實現其多元化發展的策略,未來對企業競爭力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IPO后的益海嘉里可以加速本地化,在未來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擴大規模方面,也可以突破其原有外資身份帶來的限制
據了解,由于特殊的股東背景,益海嘉里一直希望能夠通過在國內上市的計劃,來擺脫其外資身份的限制。此前益海嘉里集團副董事長穆彥魁曾對外表示,“金龍魚要在國內上市,融資并不是主要目的,而在于上市之后,金龍魚便能順理成章地變身成為一家地道的國內企業,徹底擺脫外資的限制。”
曾經兩次沖擊上市
從今年2月底證監局正式披露益海嘉里接受上市輔導,到6月11日明確已經完成上市輔導,整個輔導期僅耗時3個月。
在投行人士看來,相比普通的6至12個月的輔導期,益海嘉里的上市輔導時間用時較短,屬于輔導完成較快的案例。而如今的招股書披露,無疑也加快了益海嘉里的上市計劃。
不過,這并非益海嘉里第一次沖擊IPO。
早在2009年,益海嘉里就對外明確,希望從母公司分拆謀求獨立上市,彼時上市地點的選擇是在香港,計劃融資金額為30億至40億美元。不過由于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該港股上市計劃隨之擱淺。
2017年,母公司豐益國際再度宣布對中國業務的重組,并籌劃將中國業務板塊分拆上市的相關準備工作。這也是益海嘉里第二次傳出沖擊IPO的消息。
在益海嘉里傳出IPO消息后,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也表明了益海嘉里在中國的業務整合已經完成,通過重啟上市,來謀求整合更多的社會資金支撐,保持業務的持續性,并為拓展新板塊做準備。
早在豐益國際披露2018年業績快報之際,豐益國際主席和總裁郭孔豐也重點提及了關于中國業務IPO的事宜,稱集團最近要把其中國控股公司轉變為一家股份制公司,以期在中國上市。郭孔豐對外表示,“中國業務約占豐益國際全球營業額的55%。未來會繼續加大對中國業務的投入,使其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和健康安全標準達到世界頂級水平。”
據媒體報道,益海嘉里此前曾經回應“掛牌上市事宜”稱,“益海嘉里已經在中國投資超過三十年并堅定看好中國發展前景,選擇在A股上市,一方面將繼續深化國內的本土化進程,增強業務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益海嘉里欲借上市,使公眾了解一個更加透明規范的公司。”
亞洲糖王創業史
有意思的是,在沖擊IPO消息公開后,益海嘉里創始人郭鶴年的傳奇人生,也再次成為了市場中津津樂道的故事。
據了解,郭鶴年本人的創業歷史十分精彩。郭鶴年祖籍福建福州,1909年隨著父親來到馬來西亞創設公司。1957年,馬拉西亞獨立后,英國撤出資產,郭鶴年發現制糖企業可以在這個時點擺脫英國資本的壟斷,并尋得發展機會。
隨后郭鶴年創辦了制糖廠,建立完整的銷售網絡,并在自己的首次創業中大獲成功。因此,郭鶴年在馬拉西亞被封為“亞洲糖王”。
1971年,郭鶴年開始在新加坡成立了知名連鎖酒店品牌“香格里拉大酒店”。隨后郭鶴年將香格里拉推向其他亞洲國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香格里拉成為亞洲最大的豪華酒店集團,郭鶴年也因此拿下了“酒店大王”的稱號。
1978年,郭鶴年積極與中國大陸展開合作,并投資來了5億美金在北京建設了國貿中心,如今國貿出租面積超過了100萬平方米,每年的租金收入就超過了50億。
1988年,郭鶴年看準中國油脂市場機會,和侄子郭孔豐來到中國,并中糧集團合作建立南海油脂公司,開始在中國的發展。1991年,郭氏家族進入小包裝油市場,郭孔豐被派至深圳建廠。隨后,郭孔豐聯合印尼油棕王吳笙福、國際四大糧商之一的美國ADM公司及中糧聯合創辦了豐益控股。同年,第一瓶金龍魚調和油上線。
2017年,郭鶴年創辦的豐益國際以414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第239位,成為世界五大糧商之一。益海嘉里負責豐益國際在中國市場的業務。
對于郭鶴年而言,除了精準和敏銳的投資眼光之外,其熱誠的愛國情懷也成就了他如今的事業。據郭孔豐此前曾在媒體采訪中回憶,“在改革開放之初很多華僑響應國家號召回國投資,但是并沒有考慮太多的風險和回報,而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了豐厚的回報,豐益國際也正是得益于中國的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糧油企業集團。”
兩大糧油巨頭競爭
毫無疑問,隨著千億糧油巨頭公司沖擊上市,未來糧油市場的寡頭競爭也將會更加激烈。在多數人看來,未來益海嘉里將和中糧集團這樣的頭部企業形成直接競爭,大企業之間“秀肌肉”的直接對抗將成為常態。
在益海嘉里的招股書中,其列舉了多個同業競爭對手,中糧集團首當其沖。資料顯示,中糧集團以糧、油、糖、棉為核心主業,覆蓋稻谷、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品種及生物能源,同時涉及食品、金融、地產等行業。在食品領域,中糧集團擁有“福臨門”、“蒙牛”等具有影響力的品牌。
而從過去的往事中,也不難看到,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也曾有一段糾葛。此前,中糧方面與郭鶴年組建的合資公司出品了金龍魚食用油,但隨后股權斗爭變得復雜,導致雙方的合作關系開始破裂。郭鶴年在中國建廠與收購相關糧油企業,中糧自創“福臨門”品牌,此后,雙方正式成為競爭對手。
未來潛力巨大的食品油等市場,無疑也將成為兩大巨頭企業競爭的焦點。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數據,2017/18 市場年度,我國食用植物油生產量達 2,963 萬噸,2012/13 市場年度至2017/18 市場年度,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 4.55%;2017/18 市場年度,我國食用植
物油消費量達3,440萬噸,2012/13 市場年度至 2017/18 市場年度,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 4.54%。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品牌間的競爭會非常激烈,目前在消費者群體中,占據品牌優勢的“金龍魚”能否繼續守住品牌護城河,是后續兩大巨頭競爭的重要看點。
據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花生油品牌市場份額占比前三位的分別是金龍魚23.86%、福臨門16.05%、魯花13.15%。
在益海嘉里看來,目前“金龍魚”等品牌已經搭建了這樣的品牌壁壘。據了解,目前市場上食品品類繁多,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上已有品牌已經在消費者中積累了較高的認知度和美譽度,消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對已有品牌的認同感,新進入者需大量投入成本和時間以宣傳新品牌,實現產品差異化,才有望樹立新的品牌形象。
不過,益海嘉里上市后,這家營收千億的巨頭能否贏得更多資本的青睞,仍將拭目以待。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