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科創板投資是一場長跑  莫把力量都消耗在起跑線
最美好的告白,應該溫暖而不炙烤,資本市場亦是如此!
從去年11月5日宣布建立科創板,到今年6月13日開板的高光時刻,再到如今的開市倒計時,市場的情緒確實被點燃。
在市場各方躍躍欲試的時刻,筆者更要提醒大家,理性、客觀、專業的投資和決策,才是對科創板最好的表達。肩負資本市場試驗田重任、且制度設計“生而不同”的科創板,既需要大家共同建設與呵護,也要求大家秉承投資新視野、新思維。
其一,科創板投資無先例和套路可循,理性、客觀、專業是參與者必須具備的投資氣質。
從監管部門制度設計來看,在注冊制的前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充分向投資者展示申報企業的科技成色、行業優勢、發展階段、經營風險;在中端發行承銷環節,通過對中長線資金的傾斜和限制來兼顧流動性和風險性,并引入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在后端的交易環節,監管部門創新設計價格籠子、臨時停牌機制,明確界定異常交易行為認定。
筆者認為,科創板和注冊制是我國資本市場的創新制度安排,屬于“重大無先例事項”,所有的投資決策的作出,需要基于對公司、對市場理性、客觀和專業的判斷,不能簡單依賴于經驗主義或從眾心理。
其二,投資者應真正認可“買者自負”,打破“打新不敗”的誤解。
從投資者結構來看,鑒于注冊制和市場化發行的合理風險,科創板制定了較傳統板塊更為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
需要提示的是,目前科創板市場的投資者結構與A股市場其他板塊迥然不同。目前,A股市場有逾1.5億戶個人投資者,按照其合計投資體量來比較,可與機構投資者平分秋色。科創板市場顯然并非如此。即使相關公司啟動發行回撥機制,但扣除戰略配售數量后,網下機構配售的籌碼占比也達到六成,網上投資者(包括但不限于散戶)投資者持有的占比共計不足四成。而這種市場間的差異很可能構成“散戶市”與“機構市”差異化的投資風格。
更為重要的是,A股其他板塊存在一二級市場價的價格差,而科創板公司發行環節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價格差,甚至部分公司的估值可能已經在申購搶籌的合力中被高估,“打新不敗”已經不再是市場“潛規則”,投資者必須對市場風險和收益的匹配有著清醒的認識,真正認同、理解買者自負。
第三,科創板投資是一場長跑,不應把力量全部消耗在起跑線。
科創板投資的標的是科創企業,與其他板塊上市公司較為成熟的階段不同,投資科創板需要更多的眼力和耐力,很難一蹴而就。因此,科創公司估值的波動性可能會更高。在此,筆者以最接近科創板的創業板開市的數據來進行分析,當然,由于發行和審核制度不同,這種分析只能是最基本的借鑒,并不能構成投資參考。
從創業板首批上市28家公司的上市表現來看,其估值的中期波動性較高。28家首批掛牌公司上市首日股價漲幅均值接近100%,個股最高漲幅接近200%;但是上市一周后的累計漲跌幅均值為下跌逾8%,個股最大跌幅超過20%;上市三個月后的累計漲跌幅均值為下跌逾15%,個股最大跌幅超過30%。
顯然,“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并不僅僅是投資者開戶時必須謄寫的格式條款,而是投資箴言和鐵律,對于以注冊制為設計基礎的科創板而言,更是如此。
筆者認為,對于科創板投資而言,“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所謂星辰,是指投資者需要在繁星中準確定位,選取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秉承耐心與恒心,與企業同頻共振、熠熠生輝;所謂大海,是指科創板投資猶如在洶涌波濤中前行,需要投資者事前充分認識風險、做出充分準備、并在風險降臨時堅守理念與理性,與市場共擔風雨、期待彩虹。(張 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