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國內市場是量化投資沃土
近日,在招商證券2020資本市場年會“資產配置與國內量化投資的道路選擇”量化分會場上,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執行董事、定量研究和基金評價團隊負責人任瞳表示,在資產配置愈來愈重要的大趨勢下,量化投資和被動投資作為底層資產的重要管理方式,會得到更多重視。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市場是量化投資的沃土。
國內量化投資相對較少
招銀理財首席投資官范華認為,海外資金對中國市場的配置才剛剛開始。對比海外,國內市場數據的可獲得性已經接近其他主要市場,但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和量化投資者均相對較少。國內市場流動性好、分散度高,交易成本和摩擦費用都相對不高。總體來看,國內市場是量化管理的沃土。
談及量化投資,海富通基金量化投資總監杜曉海表示,風險管理有三個維度:風險預算管理確保產品波動有限,回撤管理確保客戶體驗,以及優質資產確保底層資產安全。量化對沖產品具有絕對收益及低回撤、低波動、低暴露、低相關的特點,適合指數震蕩或偏弱的市場。
展望2020年,華安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孫晨進表示,根據量化行為指標分析,上證50成分股沒有明顯的長期趨勢線,同時創業板成分股從明顯的適合趨勢交易狀態轉變為反轉。因此,從趨勢和反轉的交易行為判斷,2020年一季度適合反轉、抄底、獲利了結。在風格方面,建議2020年持續關注高ROE、高成長的個股。
ETF發展空間廣闊
隨著深交所對ETF交易結算模式做出調整,交易所穩步推進滬深300ETF期權上市,公募可以參與轉融通等事件的推進,嘉實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監陳正憲認為2019年ETF開啟了發展新篇章。
“是否選擇指數投資可以從市場有效性和宏觀環境兩個方面來考量,在市場有效性很高的情況下,買指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持有期限較短時,ETF會更受青睞。”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龔濤表示。關于指數增強型ETF是否會沖擊現有指數增強基金的問題,建信基金金工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監葉樂天認為,指數增強型ETF作為一個白盒子,更可能表現為某個行業或者某類Smart Beta策略,和現有指數基金具有明顯區別,但核心還是要看產品的超額收益。
對于ETF的投資應用,國泰基金指數與量化總監梁杏認為,可以將行業ETF應用于行業輪動模型,但由于目前行業ETF不齊全,大部分行業ETF的規模和流動性不夠理想,該策略可能存在一定制約。富國基金ETF投資總監王樂樂認為,當前的布局重點是基于投資理念選取部分優質股構成指數,主要體現為主題型或者Smart Beta型ETF。
對于ETF產品的選擇,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楊俊認為,流動性是ETF的生命線。在當前ETF里,機構持倉占比接近70%,機構化程度已經較高,但ETF仍未完全滲透到機構投資者權益類基金配置的核心圈層,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