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婆,我做飯她就吃,我不做寧愿干餓著也不動手”“你慣的”
我這段日子都在想一個問題,女人對待婆家,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姿態去面對?
我的工作性質,總是接觸女人居多,無論是已婚的還是未婚的,她們都經常會問我一些問題,但林林總總匯整出來,大多數都是關于在婆家如何自處的問題。
有些是婆媳之間的矛盾,有些是對未知的恐慌和困惑,我解答的過程中,也會跟著他們思考,受他們的啟發,然后更加覺得,這個問題真的很值得考慮,這對很多未婚的女孩很有幫助,對已婚的女人也很有啟發。
態度是討好嗎?或許真的很有效,低姿態的討好,犧牲自己去換取家庭和睦,的確能換回短時間內的平靜祥和,可是,也僅僅是片刻而已。
可女人要付出的代價是什么呢?換取的平靜是一時的,可討好從來都不只是一時的。當你放低姿態的同時便要明白一個道理,再想直起腰板來,可就難了。
姿態可以越來越低,可哪怕想抬起一點兒,都很難,討好,便要做好討好一輩子的準備。
是囂張嗎?這樣也不是不可以,畢竟讓自己強勢起來,在婆家做個“山大王”,不受欺負的感覺,真的很爽。
可是這種做法,也有可能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被人背后戳脊梁骨,被人不理解和惡意中傷,即便你不在乎這些,在婆家一人之上,難免也會讓自己變成孤家寡人。
沒有一個親近,值得交心的人,你不去善待旁人,真遇到個什么意外,也就不能指望讓旁人也善待你。
雖然人都說“牛羊成群”,可這樣活著,也的確很孤獨。
其實,生活真的沒有什么標準答案,只要能過得開心,心情愉悅,怎么活都行,關鍵是想要快樂無憂,才是成年人最大的奢侈。
如果非要方臉給出一個答案,我也只能告訴你,簡單、不追根究底的活最好。
不惹事、不怕事兒,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卑不亢,是我的人生態度,也是我想告訴大家,可以為之的一種人生態度。
小祈是個挺慫的姑娘,怕事、怕惹麻煩,所以從小一直活得很小心翼翼,也很默默無聞。
上學的時候,怕老師,不敢和老師多說一句話,以至于她在上學的整個期間內,都很沒有存在感,甚至于她畢業了很多年,同學聚會的時候,都沒有多少人能叫得出她的名字。
有了喜歡的人,她也不敢去追,她怕失敗,怕自己是自作多情,更怕人家壓根就看不上她。每一次遇到了那個心儀的男孩,她都低著頭沉默不語,甚至不敢對視,她疏離的態度,反而讓那個男孩很奇怪地問別人,這個女孩是不是討厭他。
她也不敢出頭,工作的時候,明明是自己寫的策劃,她不敢上臺讀,就讓同事代替,少了很多在領導面前露臉的機會,更是無形中主動讓出了晉升的優勢。
她慢慢的變成了一個“透明人”,沒有人看得到她,沒有人關注她,還有一些,更是把她當成了便利的工具。
麻煩事兒都推給她,反正她不會拒絕,好事兒卻從不帶上她,反正有她沒她都一樣。
小祈后來在家人的安排下,平凡的相親,平凡的結婚,其實她是個很善良的姑娘,我真的知道,她只是有些膽小,不太會表達而已,她的幾個寥寥無幾的朋友,也都是喜歡著這個姑娘的善良,都愿意與她交心。
可她的婚姻,并不是很順遂。丈夫倒也還好,是個和小祈脾性比較相似的老實男人,踏實肯干,務實也算是有能力,兩人相處,雖然不如一般的小夫妻一樣甜蜜,倒也算是相敬如賓,過得安穩。
只不過小祈的婆婆,并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
小祈結婚的這些年,婆婆經常過來叨擾,雖然不是住在一塊的,可是婆婆一直都把兒子家當成自己家,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想住多長時間就住多長時間,住不住在一起也沒什么分別。
也就是去年開始,婆婆說是呆在家里寂寞,想兒子,便說要搬過來和兒子一起住。
小祈心里其實是不愿意的,婆婆每每來的時候,都是她最煎熬的時候,若是搬過來,那她的日子便更加不好過了。
可是她和丈夫說過幾次,丈夫的工作性質是常年在外跑的,一年有個半年能在家就不錯了,所以就把家里事務的決定權交給了小祈。
說起這個,也得提一句,兒子常年不在家,婆婆要過來,動機也是很奇怪了。但不管目的是什么,婆婆的確是要過來了,小祈這個性格,又說不出個不字來,含含糊糊說了好幾次,婆婆只當是不懂,還是過來了,從此小祈的受難日,也算是開始了。
其實婆婆也還好,她有養老金,不會伸手向小祈要錢,可婆婆在兒子家的主人姿態拿的也太足了,吃飯挑剔,而且餐餐都要小祈來做,她是絕不會動手的。
小祈也是有工作的,平日里自己中午都是叫外賣要么就是吃公司食堂對付,中午還能睡個囫圇覺。可婆婆來了以后,吃了幾次小祈幫忙點的外賣以后就不干了,非要是自家做的飯菜,說是干凈衛生,清淡健康。
為了將就婆婆,小祈不得不在每天中午休息的兩個小時時間內,騎著電動車在公司和家之間來回奔波,每天緊趕慢趕的,就別提還有沒有時間休息了。
她和婆婆商量過,可不可以中午將就一下,哪怕吃點剩菜對付一下,可婆婆用一種哀怨委屈的口氣對小祈說:
“你不想做就不要做了,大不了我就不吃了,餓一頓就餓一頓吧,還能把我老太婆給餓死了不成,我就是命苦,來跟兒子住,三餐不飽,哪有老人像我這樣的,晚年不幸,算我沒好命唄。”
小祈也聽懂了婆婆的意思,不過是“你不做我就不吃,反正我就是餓著也不湊合”,她真的怕事,聽到婆婆這么說,她也狠不下心去真讓婆婆挨餓,就只能咬咬牙堅持著繼續做,就這么挨過了一年。
今年,小祈被同事要求,調換了工作崗位,比從前的工作更忙了,中午的時間不抽出來一部分工作,晚上回家還得加班,她是真的挨不過去了,也開始抱怨起自己有個這么不省心的婆婆,很倒霉。
每次見了朋友都怨聲載道:“我婆婆,我做飯她就吃,我不做寧愿干餓著也不動手真煩,心累”。
終于把朋友說的忍不住了,直接狠狠的敲了她的腦門,對她斥責道:“你能怪誰?要怪就怪你自己,都是你給慣的,把這老太太寵的無法無天了。
要我說,她有手有腳的,自己不是不能自理,她要挨餓,你就讓她餓著,你就放心吧,她那么愛自己的人,怎么會讓自己挨餓呢?就是詐你罷了。
就算真挨餓了,又能怎樣,她自己不是說了嗎,餓一兩頓沒啥,我們自己工作忙起來也未必吃得上飯呢,怎么到了她,遲一點都不行?
你別怕這怕那的,根本沒那么多事兒,就是你想太多,你就聽我的試一試,準沒錯。”
小祈本來是真的怕的,她怕人家覺得她不善待婆婆,刻薄婆婆,也怕丈夫責怪她,更怕婆婆給她臉色,但聽了朋友的話,左思右想了半天,再看看自己手上積累下來的工作,咬咬牙決定不管了。
從那天開始,她便和婆婆說,中午留在公司加班不回去了,婆婆還是那副哀怨的口氣,她也沒有理會,狠狠心中午愣是沒回去。
第一天,婆婆還真沒吃飯,晚上說自己被餓的頭暈眼花,小祈一言不發,只是打包回來了一些飯菜,本來很挑剔的婆婆,囫圇吞棗似的全部都吃完了。
第二天中午,那老太太發了條朋友圈,曬了自己吃泡面的照片。并配文道:“兒媳不肯做飯,可憐我沒飯吃只能吃泡面,想哭”。
小祈是忙到了下午三點多才看到的,她當時看到了,其實覺得挺委屈的,她自己中午都沒吃上一口飯,只吃了點兒餅干充饑。
她換了工作又是年關將近,公司報稅的時候,她忙的前腳跟打后腦勺,她還想哭呢。
可她定睛一看,婆婆的朋友圈下面,丈夫竟然默默的點了個贊,她實在是忍不住嘴角往上揚了揚。
丈夫是知道她的,知道她很忙很辛苦,今年還提醒她天冷了加衣,多吃點好的,工作再忙也別虧待自己,婆婆平時鬧她,丈夫也知道,只是丈夫忙,鞭長莫及,說婆婆,婆婆也不聽,他作為兒子也無可奈何,只能讓小祈暫時委屈委屈自己,等他年后申請調回本地。
婆婆“扮可憐”的朋友圈,被丈夫點了個贊,雖然丈夫也是暗搓搓的,但小祈懂丈夫的意思,這也是丈夫默默的在挺她,更是委婉的打了婆婆的臉。
而婆婆呢,后來也并沒有怎么為難小祈,或許就是欺軟怕硬吧,看到小祈真的不管了,她也沒法子。小祈擔心的一切,都沒有發生,事情反而在她開始做出改變以后,正在慢慢向好的方向轉變。
小祈就怕自己的名聲不好聽,就怕家庭會因為她而出現問題,可事實證明了,其實壓根不是這么回事兒,有時候就是自己杞人憂天。
大部分人都是明事理的,他們分得清是非黑白,只不過多數時候三緘其口不為自己惹事兒而已,未必是真的不懂。
保全自己的事兒,想做就做吧,別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有猛獸,便不用怕這些,只有你的內心是個小綿羊的時候,才會怕。
如今有一種生活態度叫“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方臉覺得挺好。
可我認為的佛,不是無度的慈悲,而是心中有道,不被外界侵擾的佛。但人活在世,哪有這樣的大自在呢?總要沾點兒人氣,所以,還是我說的,遇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
小祈她其實是怕事的,她怕家庭不和諧,她怕家里的事兒沒人做,怕和婆婆起沖突,她還躲事兒。
因為怕麻煩,干脆就放低姿態,去討好婆婆,盡量的滿足婆婆,變得很被動,又開始心里不滿。可她還是怕,不敢去正面硬剛,只能自己硬扛著。
生活中,很多人處事態度都是如此,別人把事情都堆到你的頭上,你怕得罪人,怕傷害感情,怕拒絕,怕說不,弄得自己左右為難,還把對方慣的得寸進尺、無法無天。
這不是佛,這是慫。
如果可以,方臉還是希望你,能夠活的不卑不亢,不極端、不消極。
歷經千帆,心中仍充滿陽光,用善意回饋整個世界,用心中的美好填充自己的人生。
當然了,方臉也不是要你“以德報怨”,該出手必當出手,可也不要睚眥必報,不要去有那些讓自己內心受到影響的負面想法。
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態度去為人處世,這不僅僅是在婆家自處的方式,也是看待人生的道理。
對方若是不侵犯你的領地,在自己的地盤上如何撒野,與你其實也沒多大關系,自不用管。
對方若是侵犯到你,你有理由還擊,沒必要助長對方氣焰,滅自身威風。
不過,也沒必要一定要硬碰硬,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把傷害降到最低,佛系的懟,佛系的反擊,別人倒無妨,最重要的是,切莫傷了自己。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