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十二時辰,就懂了我們的一生
文化
順天時而動,相地利而為...
自漢代以來,古人為每個時辰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讀起來口齒生香。
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夜已深,千家萬戶早已經入眠。
但在一千多年前,落榜的張繼怎么也睡不著,寒山寺的鐘聲響起,重重地撞入他心坎里,撞出超越時空的永恒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果你沒有張繼的詩情,還是早點入睡吧。夜半是一天中極陰的時候,宜入睡保養(yǎng)身體。“子時睡得足,黑眼圈不露”,凡在子時前入睡,晨醒后頭腦清新,氣色紅潤。
王安石《登飛來峰》里寫道:“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雞鳴之時,天色由暗漸明,萬物由昏昏開始變得清明,曙光初現(xiàn),雄雞啼鳴不已。
丑時肝經當令,《黃帝內經》載:“人臥則血歸于肝”,此時應熟睡養(yǎng)肝,讓肝血推陳出新,順利排毒藏血。丑時未入睡,則面色青灰,情緒怠慢浮躁,易生肝病。
平旦,即現(xiàn)在所說的黎明之時。太陽露出地平線,天剛蒙蒙亮,萬物開始蠢蠢欲動,熬過了最黑的夜,終于迎來了光明與希望。
中醫(yī)認為:“寅時睡得熟,面紅精氣足”,此時肺經最旺,睡得越熟越好,這樣才能保證氣血平均分配。寅時睡得好的人面色都會紅潤有光澤,精神也特別飽滿。
日出,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照耀大地,萬物生機勃勃。古人都是“日出而作”,古代朝廷這時也開始上班查點人數(shù),稱為“點卯”。
“卯時大腸蠕,排毒渣滓出”,此時宜披衣起床,起床后喝杯溫開水,清腸胃,排毒素,開始美好的一天。
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的時間。辰時,相傳也是古代神話中群龍行雨的時候。
辰時胃經當令,“辰時吃早餐,營養(yǎng)身體安”,在這段時間吃早餐最易消化,吸收也最好。宜吃溫和養(yǎng)胃的早餐,如稀粥、雞蛋、牛奶等,忌吃燥熱的食物。
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人們精神飽滿地進入一天的工作。古人認為蛇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因而也稱為“巳時”。
巳時脾經當令,脾是主運化的,早上吃的食物在這個時候開始消化。“巳時脾經旺,造血身體壯”,此時宜活動一下身子,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幫助腸胃消化,忌久坐不動。
太陽已經運行到中天,陽光最猛烈,這時陽氣達到極限。
古時候,午時是集市交易的時間,“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午時心經當令,“午時一小憩,安神養(yǎng)精氣”,午時能小睡片刻,有助于養(yǎng)心,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日
- 標簽:世界獻血者日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