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著名錯字,錯得理直氣壯
作者:儒風君
來源:儒風大家
01
孔府
山東曲阜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的“圣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的: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下聯中,“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
這幅對聯是清代紀曉嵐所書,這位大才子學富五車,在給孔夫子題字的時候,玩了一把文字游戲。
富貴無頭,文章通天。
富與章,這兩個字兩相照應,相輔相成,對孔府的尊貴、顯赫地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02
報恩院
當年咸豐駕臨獨樂寺,當家的大和尚便想沾個榮耀,請咸豐為寺內四合院題寫個院名。
咸豐也未客氣,即興寫下了“報恩院”三個字。但字寫好后,大家才發現最后一個“院”少寫了一橫。但皇帝寫的字誰敢說是錯字?
這時咸豐開了金口,說人啊要知恩圖報,佛家說要報四重恩: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太多了,這恩一生是報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筆畫不能寫全。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
中國人的報恩文化淵源流長,一個人只有懂得報恩,才能真正立足于社會,立足于天下。
感恩是一種品性,也是一種修養。
知恩圖報的人厚道靠譜,人們更愿意信任他,幫助他。
感恩的人以感恩的心態看待世間萬事萬物,心中少有憤懣怨怒,更多平安喜樂。
03
大明寺平山堂
“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劉坤一是為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歐陽修所作。
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
一件事到了極點,遲早會有禍患發生。
自古以來,功成不退,月滿而虧的事情實在太多。
凡事過猶不及, 君子行事應當謹慎。
中國人常說“中庸”,事情不過分,也不太缺少,才是一件事、一個人最好的狀態。
04
明孝陵
“明孝陵”寫成了“
- 標簽:網絡紅人斗地主小游戲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