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時不言,喜時不諾,怒時不爭
作者 | 儒風君
巴特爾《隨心所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大悲時不發言,大喜時不許諾,大怒時不爭辯。
情緒失控的時候,不發言,不承諾,不爭辯。
堅強忍耐,保持沉默,才是最好的選擇。
1、堅毅之人,悲時不言
古人說: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一個人越堅強,越穩重,越不愿意把自己的傷口袒露給他人。
清末太平天國起義,戰火燒遍了大半個中國。
當時綠營已經潰爛,軍隊不堪其用。
為挽救危機,曾國藩決意練兵。
在沒錢、沒糧、沒有地方政府支持的情況下,曾國藩咬緊牙關,苦苦支撐。
長沙練兵,兵痞鬧事,曾國藩差點丟了性命。
但是他卻知難而進,“打落牙和血吞”。
身邊很多人不理解,他也從未抱怨過一句。
在所有人不看好的情況下,曾國藩克服萬難練出湘軍,扭轉了清王朝的敗局。
日本著名作家德川家康說:“世上再沒有比隱忍更好的盾牌了。能忍人之不能忍者,將來方能成大器。”
失意時把痛苦藏著心底,化悲憤為動力,才能柳暗花明,破繭成蝶。
痛而不言,是一份堅韌,一份剛毅。
是一個人的錚錚鐵骨,也是一個人的氣節與驕傲。
2、內斂之人,喜時不諾
古人說:大喜易失言,大話易失信。
一個人太過開心的時候,容易大意許諾。
許諾無法兌現,就會招致無謂的禍端。
所以悲傷的時候要保持沉默,太開心的時候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春秋時期,齊襄公擔心周王派兵討伐。
于是派兩位將軍去駐守邊關。
兩個將軍在臨行前問齊襄公:何時可以還朝?
齊襄公正在吃瓜,吃得正高興,于是隨口回答:等到瓜再熟的時候,我就會派遣別人接替你們。
第二年,齊襄公把這個事情忘了干凈。
邊境苦寒,兩位將軍頗有怨言,于是派人給齊襄公送瓜,暗示他履行承諾。
結果齊襄公根本沒有打算把他們召回。
兩個將軍一氣之下發動謀反,殺掉了齊襄公,重新推舉了國君。
生活中很多人也是這樣。
在酒桌上喝得開心,滿口應允,后面又做不到。
白白丟了朋友,失了信義。
古人說:輕諾必寡信。
如果沒有把握的事情,管住嘴巴,千萬不要給人承諾。
3、理智之人,怒時不爭
古人云:“盛喜之中,勿許人物;盛怒之中,勿答人書。”
一個人在盛怒之中,說話做事都失了分寸,這時候無論說什么做什么,都是錯的。
2017年,年輕演員劉潔帶著未婚夫去醫院看望外婆。
結果上樓的時候碰到一個醉漢。
醉漢罵罵咧咧,于是雙方爭論起來。
醉漢怒火中燒,然后就動了刀子,女孩被刺中要害身亡,她的未婚夫也受了重傷。
幾句無謂的爭執,就這樣葬送了一個女孩的生命。
卡耐基曾說:“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三句話”準則。
你來我往,面紅耳赤爭論超過三句,那么下面的交流都失去了意義。
你說得再多,對方也聽不進去了,只能點燃怒火,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適時回避,懂得沉默,才是一個人的智慧與修養。
- 標簽:測算婚姻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