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究竟是啥道理?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人情,是日常生活的主色調,它包羅萬物,既淺顯又深邃。想要讀懂它,不太容易。
幸好,化繁為簡是古人的絕活,古人曾說:“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
以酒、色、財入墨,且看古人如何描繪人間景象,說透人情冷暖。
01
酒不顧人
“顧”可以理解為看顧、顧及,那么這句話的意思便是,酒不會顧及人的感受,喝多喝少都是自己的事。
自古以來,人們便知喝酒容易誤事,甚至釀出禍端。
那么,為什么還會有很多人爭先恐后的飲酒呢?
飲酒,門道很多,淵源頗長。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飲酒形成了其獨有的文化。自三千年前黃酒開始量產,此后一發不可收拾,各種名酒橫空出世。
在隨后的歷史文明進程中,酒滲透到了中國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烹飪、養生保健等各個方面。
當然,最多見的還是在酒桌上的觥籌交錯。
老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古代的酒度數很低,酒量好的人可以千杯不倒,但這并不意味著飲酒過量對身體沒有壞處。
身處在酒桌上的豪客們,自然不會在意此等“小節”。
在他們看來,暢快飲酒是人生樂事,如果不把酒杯斟滿便說明二者交情不深,無論在職場上面對領導,還是在家中面對朋友都是十分忌諱的。
現在不比古代,此時的酒度數很高,飲酒過度真的會引發身體健康問題。
每年因為飲酒而送命的酒鬼不知凡幾,所以說,如果沒有李白的一生落魄、杜甫的半生潦倒、劉伶的愁緒萬千,還是小酌幾杯,更加怡情。
02
色不顧身
我們都知道“色字頭上一把刀”,那你可知此刀落何處?具體表現如何?會產生怎樣惡劣的影響?
據科學研究表明,若是一個人成天沉溺在欲望中,會極其容易消耗掉身體內的精華,使得心火過重。
所以我們到了一定年齡,就該考慮收心,淡化欲望了。金錢、權勢、榮譽、美色固然吸引人,但也到了該放下的時候了。
畢竟,雄心是主觀的,而身體是否支撐得起是客觀的。
正如古人所說:“縱欲之樂,憂患隨焉。”
當我們的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從養生保健作為出發點考慮的話,也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03
財不顧親
古今中外,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抗拒財富的到來。
2001年,中國武漢大學與馬來西亞大學站在了辯論臺上,辯題是:金錢是否是萬惡之源?
討論得非常深入,其中就有一點提到金錢會讓人的感情淡薄,增加與親人之間的隔閡,利益的糾紛甚至會讓家人走向對立面。
古人留下“財不顧親”的說法,當然不是讓我們遠離錢財,畢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連君子都可以愛財,我們普通人又為何不可?
主要在于如果出現和親人朋友之間的利益糾紛,該如何去面對?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一位與你有血緣關系的親人,向你借了一筆錢財,時光悠悠,多年過去之后,這位親人仍然沒有歸還的跡象。
催,肯定是要催一催的,但若對方以親人的名義請求暫緩一些時日,但是你知道這個“時日”遙遙無期,那么你會與對方翻臉嗎?
如果說前面兩點“酒不顧人、色不顧身”,還可以通過嚴于律己,將其變成可解的命題,那么第三點“財不顧人”中出現的某些情景,卻真的讓人難以解答,這或許就是老祖宗所描繪的世態炎涼吧。
法國浪漫主義詩人維尼說過這樣一句話:“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強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不管是“酒不顧人”,還是“色不顧身”,又或者是“財不顧親”,與其受他人、他物擺布,不如自己決定一切,不能喝的酒堅決說不,不該想的東西堅決不想。
至于最后的錢財往來,畢竟是親人,筆者認為能幫則幫,若對方實在品行惡劣,哪怕有血緣關系,也要堅定拒絕。
- 標簽:無憂花開下載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