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才華都是熬出來的,本事都是逼出來的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熬出來的。
成功的人懂得熬,所以成功;失敗的人只會逃避困難,必然失敗。
為什么用熬?
因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別人理解安慰勵,但你沒有,普通人用對抗消極指責來發泄情緒,但你必須看到愛和光,在任何事情上學會轉化消化。
普通人需要一個肩膀在脆弱的時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別人依靠的肩膀。
1
小時候的曾國藩和所有孩子一樣,并非天資聰穎,其智力甚至可以說是中下水平。
曾國藩與同時代的俊杰比起來也確是差了一大截,小他1歲的左宗棠,14歲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
李鴻章也是17歲即中秀才。
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啟超更是一個神童,11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
但是,曾國藩的成就卻超過很多聰明人,這得益于曾國藩的勤勞和堅持。
修養自己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的堅持。
可以說,正是不斷地堅持、不斷地熬,曾國藩才從一個普通人逆襲成了一代完人,一介君子。
曾國藩深諳此道。
他在給兒子的一封家書中寫道:
“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曾國藩給我們指明了做事的方法:不斷精進,一步步走,不要急躁,要慢慢熬!
三十一歲那年,曾國藩給自己定下了日課十二條: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門。且長期堅持。
普通人堅持一天,一周,一個月,很不容易了,一年夠長了吧?
他堅持了多久?
半生!
就曾國藩練習書法來說,他自幼練習書法,一直到老。終其一生,所寫的日記、書信及奏稿數以千萬字計,均為楷書或行書。
這份耐心,這種毅力,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2
容閎是第一個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是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在清末洋務運動中,他因促成并且經理了兩件大事而彪炳史冊:建成了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
- 標簽:飄渺哥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