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fēng)有意染菊花。
觀自
土花能白又能紅
晚節(jié)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
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
中國的十大名花中,菊花的品種達3000種以上。
色彩可算世界上花中最豐富的一種,
除藍色以外,幾乎應(yīng)有盡有。
它千姿百態(tài),天性高潔,
花期長可傲霜,獨立寒秋。
在寒霜降落,百花凋謝之際,唯菊花傲霜怒放,競斗芳菲,使秋末冬初的蕭殺之氣,仍顯出生機勃勃。“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菊花,千百年來以其幽芳逸致,風(fēng)骨清高,清雅淡泊,不做媚世之態(tài)的品質(zhì),成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成熟而又寓意深廣之花。三千年前的春秋時期就有文字記載:在《爾雅》中記有"鞠,治薔"。
在中國文人看來,自然是有靈性的.是可以彼此溝通和對話的,所以中國文人跟自然、山水之間有著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jié)。
人生得意時,他們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笑談萬丈豪情;失意時,退隱江湖,吟風(fēng)嘯月,散發(fā)弄扁舟去獨釣寒江雪。
中國文化的最根本之處就是對自然的崇拜與和諧共處,而且中國人特別善于“緣物寄情”,“融情于物”,在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中負載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原來的意義,而成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隱喻。
文人對菊的賞識便是如此。
古來文人好菊,首推陶淵明。陶淵明去官歸隱二十年,以菊為伴,種菊寫菊,恐怕種菊就是由他而始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千古所傳詠,民間奉他為九月花神。
從此,菊花成了中國文人孤標傲世的精神象征。
菊花作為詩人墨客筆下的意象,承載著不同際遇、不同心境作者的不同意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是唐末農(nóng)民起義英雄,他的《詠菊》充滿了殺氣和霸氣。
在詩人的心里,菊香點燃了酒興,而酒助詩興,于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便多了些光耀千秋的名篇佳句。
杜甫《云安九日》:“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陸龜蒙《億白菊》:“稚子書傳白菊開,西成湘滯未容回。月明階下窗紗薄,多少清香透入來。”
清雅淡泊的心性和默默堅守的韌性,深得中國文人賢士倍加珍愛,成為一種完美人格的文化象征,也分明承載著文學(xué)史上中國文人幾千年的情懷。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代所有文人的抱負。
許多中國古代文人“以天下為己任”,有“大濟蒼生之志”,這是一種情懷,一個傳統(tǒng),一樣美德。
一般說來,當(dāng)“兼濟”的目標受阻時,為了保持個人品格的清高,為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尊嚴,不愿同流合污,便潔身自愛退隱山林。
而菊花成為這些文人最真實的寫照。
“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菊花以特有的清雅與神韻,在不同時代的文人心目中,被賦予了不同的形象和內(nèi)涵。
煩惱在心中積久了
宛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
何不找個知心人
幫你解開心結(jié)
平臺特約
旺事業(yè)| 保平安| 助姻緣
興財運| 增氣場| 轉(zhuǎn)運勢
您什么煩惱 ?別再一個人強撐
- 標簽:cf官網(wǎng)商城
- 編輯:馬可
-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