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貴氣的人:厚德守信,包容有恒
來源:南老國學堂
古人的觀念,是將富與貴分開的。
人骨子里的那份貴氣,是金錢買不到的,而是與家庭熏陶和個人素養有關。
真正貴氣的人,都有六大特征:厚德、底氣、守信、清靜、包容、堅持......
厚 德
古人云:厚德載物。
就是說人只要有好德行,就沒有承載不了的事,相反,人無大德便無法成就大事。
古人告誡我們,要樂于吃虧,多為別人著想,才能成就事業。同時,厚德是福,做人厚道,方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厚德之人,往往能用雅量容人。
一個人要想創造一番事業,就必須有恢宏的氣度,能容天下的人才能為天下人所容。
《道德經》:
“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厚德的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就是“居其實,不居其華”。
“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厚德的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就是“居其實,不居其華”。
老子看到,作為的華麗、繁華,或者我們現在說的“名利”,本質上是淺薄的,不實在的,更非永恒的。
什么才是實的呢?
老子給出的答案是“ 厚”,也就是厚德。
真正貴氣的人,不會過度追求繁華、虛名,他們往往見素抱樸,返璞歸真。
還是洪應明老先生在《菜根譚》中說得好: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
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
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
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
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沒有厚德,僅靠功名、機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就會像插在花瓶中的花,因為缺乏生長的土壤,馬上就會枯萎。
底 氣
《孟子》中,世家,指世祿之家,世代顯貴之名門。
世祿之家有種不怒而威的震懾力,這種震懾力來源自其豐厚的文化底蘊。
真正 “世家”態度, 實則是一種內斂的生活態度,雖不事張揚,但無人回避得了它的貴氣。
當代已鮮有世家的概念了,偶爾聽某人說起出身于“音樂世家”“戲劇世家”,外人眼里總是泛起略微陌生的崇敬感:“世家”,在現代社會已經成了懷舊名詞。
也許,它只是一種慢生活姿態,精雕細琢慢工細活,要的只是這個范兒。
快餐時代里,人們已沒有耐心去慢慢品細細嚼,“世家”漸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豪富,人們更看重的是存折上的數額,而非文化上的氣蘊。
真正的貴氣,乃是一種底氣。
時間,是世間最有價值的東西。而“世家”一代代累積起來的歷史資產,是一個“貴”字的根源,也就是所謂的文化性。
守 信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
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
《荀子
- 標簽:錫紙開鎖工具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