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來源:做80分媽媽
一個愛讀書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貴人。
01
有一對不讀書的父母
是孩子的悲哀
我們身邊經常有這樣一類家長:打麻將成癮,家里牌桌林立,眾牌友污言穢語,每天煙霧繚繞。
一邊叫著“發財”“白皮”,一邊催促放學的孩子:“快好好做作業去,將來考個好大學!”
還有的家長手機不離手:“淘寶”“游戲”“紅包”玩得眉飛色舞目不轉睛,激動得身體直哆嗦,家長整天“又佛又喪”,卻要求孩子“認真讀書”......
這是一種怎樣匪夷所思的現象?
很多父母自己不上進,從不看書,卻要求自己的孩子愛學習。
一份來自青島教育局教育質量檢測結果的調查顯示,父母讀書與不讀書直接影響孩子的高考成績。
該調查的數據顯示,父母的榜樣作用影響學生的讀書習慣,對學生知識拓展有很大幫助。
對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50.4%-71.3%的父母在家中常常讀書,這些家庭的孩子語文成績表現更好。
大多數愛看書的家長都出于提升自我,給孩子做好榜樣的動機。
而孩子的學習動機,正是在家長潛移默化的環境中得來的。
有了動機,孩子才有努力的動力;孩子只有有了動力,才能更好的學習。
反過來說,孩子的學習動機需要家長來培養。
親子教育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為“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個體追求自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完美狀態的動機,及高標準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動成功為目標的動機。
具有這種動機因素的孩子能夠刻苦努力,戰勝學習中的種種困難和障礙,取得優異成績。
研究發現人的成就動機從幼兒時期已經開始,并且與孩子從小接觸的文化所處的家庭環境,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低及一貫要求有關。
如果當地的文化或者家庭對孩子有比較高的要求,孩子受這種環境影響,長大后就會有比較高的成就動機。
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教育,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首任教師,父母是否愛讀書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02
在“閱讀循環圈”中
父母要成為那個有能力協助的人
兒童的閱讀興趣、習慣與能力是如何培養起來的?
家長在其中應當扮演什么角色?
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知名兒童閱讀專家艾登
- 標簽:結伴云南旅游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