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的親戚沒以前親了?老祖宗兩句話就說清了
來源:孔子學堂
常言道“血濃于水”。
親情,是難以割舍的情感之一。
可現在越來越多人感覺,現在的親戚沒以前親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其實,老祖宗兩句話就說清了。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1978年,天體物理學家邁克爾.哈特計算得出結論,地球離太陽再遠1%,就將會是一個永恒的“廣寒宮”,如果再近5%,就將會是一個永恒的“火焰山”,地球上將不會有生命存在。
1.5億公里,這不遠不近的距離給我們帶來了富饒的物產、宜人的氣候,讓地球不像其他星球那樣,荒蕪、孤獨。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同樣如此。距離遠了,關系就涼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就來了。
我們常說,走親戚,走親戚,越走越親,現在很多人都在異鄉打拼,和親戚見面越來越少,一年到頭都不見一回,基本上很少交流。
這么一來,彼此之間的關系,自然就會變得生疏,即使是有什么事情,也是草草打了電話,或者發個微信,隨便走走過場……
《西游記》里有句話:“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所有的情感都是需要陪伴的,陪伴的少了,情感自然就比之前淡了,親戚也不例外。
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情愿宅在家里面玩手機,也不喜歡走親戚了?
因為每次在飯桌上,像是經歷了一次大型的人口普查。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中國式親戚哪些方面讓你感到最恐怖?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你的每件事,都能成為親戚的談資,并且他們會投射自己的感情色彩,添加自己的猜測。
工資多少?有對象了嗎?對象干什么工作的……
很多親戚無法理解私人空間的重要性,甚至比爸媽更關心你的收入、對象、工作等情況。
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這就叫肆意侵犯他人空間。當一個人的私人邊界被侵犯,便會自然而然去想辦法遠離和躲避。
親人家中的事情,人家愿意說的就好好聽著,不愿意說的就少打聽,不要干涉,更加不要肆無忌憚。每個人心中都有不愿被別人涉足的角落,尊重隱私就是尊重親情。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人和人相處,一定要把握度,關系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則最后也只能漸行漸遠了。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增廣賢文》里有個名句:“貧居鬧市無人問 富在深山有遠親”。
意思是說:人窮的時候親戚朋友在身邊也很少來往,富有的時候就算遠在在深山老林親戚都會來找你。
民間俗話也說:“馬瘦別走兵,人窮別走親”。在你貧窮的時候盡量不要去親戚朋友家走動,在這個時候多的是落井下石,冷嘲熱諷,看你笑話的人。
在綜藝節目《奇葩說》中,陳銘曾講述過一件關于他父親的事。
他父親在那個年代,通過自己的努力搬到了城市,后來當了十幾年的警察,混得還算不錯。
今天這個親戚說,能不能幫忙安排個工作,明天那個親戚說,反正你在公安局工作,順便幫忙把戶口解決下,甚至有親戚過來讓他幫忙介紹對象的。
幫來幫去,事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因為親戚都要求一碗水端平:你幫了他,就得幫我,否則說不過去啊。
后來陳銘的父親終于發飆了:“別認我這個親戚了!”
結果,這些親戚真的有五六年的時間都不和他家走動了。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并不在于是否是親戚,小時候常常把親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才知道親戚關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設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難也常常是親戚們造成的。”
天底下最復雜的事情,便是感情,往往是剪不斷,理還亂。
親戚之間,也要保持分寸感,既別冷漠疏遠,也別過于親密;既不能無原則的幫忙,也不能冷淡漠視。
只有保持恰當的距離,親戚之間才能溫暖得長久。
- 標簽:cctv12社會與法天網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