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小知識:如何訓練1歲后寶寶自己大小便
寶寶長到1歲后, 家長應有意識地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的能力。對待幼齡期的孩子,在訓練時主要采用定位、反復的方法,使寶寶形成條件反射,逐漸養成自己大小便的良好習慣。為此,從一開始訓練時就應該注意讓寶寶有定位的概念,先訓練寶寶在固定的地方坐盆排便,使寶寶產生有尿便時不能站著或隨地蹲著,應有坐盆的意識。初次訓練排尿時可能不好掌握,家長可大概估計一下寶寶排尿的時間,如一般寶寶喝水后20~30分鐘會有尿,睡覺前應督促寶寶排尿,這時候就要給予提示,讓寶寶去固定的地方坐盆,但時間不要過長,每次3分鐘左右,尿后立即提醒寶寶站起來。
如果發現寶寶有使勁、面紅、發呆的表情時,就要注意他是否想大便。每次坐盆時間5分鐘左右,便后為他擦洗干凈。
同時,要訓練寶寶養成每日排便1次和定時排便的好習慣。讓寶寶在固定的時間坐盆排便,再加上他使勁的聲音,便可以逐漸摸索出寶寶大便的規律。這樣反復訓練,習慣成自然,用不了多長時間,寶寶就能逐漸建立起對大小便的條件反射,知道我要大小便了,應該到什么地方去坐盆尿尿或排便。
1歲半時,白天就不應該兜尿布了。特別在初練時,寶寶肯定會出現因脫不好褲子或沒坐穩盆就排便的情況,此時家長不要,而應耐心地寶寶怎樣做,通過日復一日的經常訓練,寶寶逐漸就會自己大小便了。但在訓練寶寶大小便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反復,當寶寶聚精會神地玩耍時,他可能會忘記了大小便;偶爾也會因來不及而弄臟衣褲;有時也會出現隨地大小便。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家長不要為此責怪寶寶,避免寶寶過于緊張,反而影響大小便習慣的培養,可以適時和藹地提醒寶寶,這樣對加快寶寶養成自己大小便的習慣是極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