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一5歲女孩模仿動畫片從11樓跳下摔成重傷
3月4日22時30分,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童醫(yī)院)急診科接收了一位墜樓女孩。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大夫于方介紹了孩子的情況:孩子是高空墜落傷:癥狀包括創(chuàng)傷性休克、多發(fā)傷、頭部外傷(右頂部硬膜外血腫、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腦挫傷)、脊柱外傷(腰椎、骶椎骨折)、骨盆骨折、右肺下葉挫裂傷、血氣胸......
孩子的父親馮先生說,他是甘肅人,妻子是四川人,幾年前和妻子來烏魯木齊打工。3月4日,妻子去商場上班,把女兒鎖在家里看動畫片。晚上9點左右,馮先生從單位回到家,并沒有看到女兒,忙給妻子打電話。
“妻子說她也沒見到女兒,我一下子慌了,趕緊到樓下找。”馮先生說,他又返回家翻看柜子,并詢問了鄰居,最后,敞開的窗戶引起他的注意,“我朝下一看,發(fā)現(xiàn)4樓平臺的雪地上躺著一個人,正是女兒果果。”
馮先生家在11樓,他快速下樓,找到四樓的鄰居,從平臺上抱起女兒并撥打了120…
果果的姑姑馮女士說,果果平時在家很頑皮,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尤其是愛模仿《熊出沒》上躥下跳的情節(jié)。
接受治療期間,馮先生和醫(yī)生詢問果果受傷經(jīng)過,果果告訴爸爸和醫(yī)生,自己學著動畫片的樣子,從家里找到一把雨傘,然后背起書包,撐開以后抓著傘從陽臺上“飛”了下去。
果果是幸運的,還好四樓有商鋪的天臺和前兩天的積雪,果果落在了雪堆上,要是直接摔到一樓,后果不堪設想。
1常州6歲女童學動畫片里光頭強爬陽水管5樓墜落受重傷
2016年12月5日傍晚,蕾蕾和媽媽在家看動畫片,蕾蕾突然吵著想吃湯圓,又不肯和媽媽一起出門買,媽媽只好將她一個人在家里。
天色漸暗,蕾蕾忽然有點害怕,想去找媽媽,可是門被鎖,這時,蕾蕾想起動畫片《熊出沒》里光頭強沿著水管下滑到地面的情節(jié)。
于是,她也踩著板凳從陽臺爬出去,想抱住下水管往下滑,可還沒等抓牢水管,就從五樓跌落下去……
2016年3月,陜西一家醫(yī)院接診了一個5歲的小女孩,女孩鼻子和右臉都被鋸開了。
當時女孩的媽媽在屋里做飯,小女孩和10歲的姐姐在院子里玩耍,不知怎么的,姐姐就翻出了一把電鋸,學著動畫片《熊出沒》中光頭強的常見動作,在妹妹臉上鋸了過去。
2014年3月,宿遷一名兩歲半的男孩,模仿動畫片里的“光頭強”玩斧頭,結果不慎把自己的兩根手指砍傷…
2013年4月6日,因模仿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灰太狼烤全羊,連云港8歲的李浩冉及5歲的李浩,被同伴綁在樹上點火燒成重傷。
如果按照美國對電視節(jié)目的分級制,《熊出沒》因為存在如、電鋸、打斗等內(nèi)容,應該被設置為TV-14級,即不適合14歲以下兒童觀看。
早在2014年,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博士陸宇斐推出了首個民間兒童影視劇分級制度。根據(jù)該分級標準,9部熱播的兒童影視劇的級別如下:
現(xiàn)在的動畫片無時無處不在,想讓孩子們完全不看那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避免,那就因勢利導,正確引導孩子看動畫片吧。
動畫人物千姿百態(tài),但是無論美丑,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可愛、有趣,讓人忍不住產(chǎn)生喜愛之情。
畫面穩(wěn)定很重要,有些動畫片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故意抖動畫面;有些則是粗制濫造,使得畫面效果比較差,這樣的片子對寶寶的視力有弊無利。
大多數(shù)歐美的動畫影視公司對自己出產(chǎn)的動畫片都有明確的受眾年齡定位,若是專門針對寶寶的動畫片,會有嚴格的確保在鏡頭中沒有與相關的道具、動作和畫面,在國內(nèi)目前還沒有這么詳細的,這就要靠爸爸媽媽的“火眼金睛”來加以鑒定了。
如果想讓孩子合理對待動畫片,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平時適當接觸手機和電腦。而且也要限定孩子看動畫片的時間,形成習慣。
盡量不讓孩子單獨看動畫片,而應該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跟孩子討論動畫片的情節(jié)人物,幫助孩子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