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寶寶還沒學會說話就識兩百多字 早教注意事宜
娃不會說話,就能認識兩百余個字“。不久前,楊師傅聽家住秦都區雙照街道辦崔家村的崔師傅稱,自家孫子一歲半時,就能認識兩百余個字。聽到這個消息,難以相信的楊師傅特意前往對方家里實地驗證,”擺了好多漢字卡片,你要哪個字娃都能找出來。“楊師傅不禁感慨道,”的確聰明。
昨日,華商報記者帶著疑問剛走進這位男童宸宸家里,就看到客廳墻壁被多張五顏六色的畫張包圍,不僅有蔬菜、交通工具,還有筆劃筆順、國旗。“隨便說一個,娃都能指出來。”宸宸爺爺崔志輝一邊說,一邊叫來孫子實地演習。不過,正如崔師傅所言,無論他說的是某種蔬菜,還是哪個國家國旗,宸宸都能準確無誤的指出來。
崔師傅坦言,宸宸一歲半就能認識兩百余字。正說著,他從一個袋子中拿出一堆漢字卡片,隨便將十幾張整齊地鋪在茶幾上。剛說出其中一個漢字,小宸宸看一眼后,便拿起所說的漢字卡片遞給爺爺。隨后,華商報記者換了幾批漢字卡片,經過三四十個漢字測試,小宸宸無一字失誤。
“估計跟我職業也有很大的關系。”高才英懷孕時是一名小學英語老師,當時在學校任教。懷孕4個多月,只要學生早上讀課文和下午剛上班時,她都能感覺到胎動。高才英坦言,自從她年前上班后較忙疏于,兒子認知能力比以前稍有“落后”。“沒有以前那么快,但比以前想的更多了。”高才英稱,孩子以前有點死記硬背式,但現在學會思考、觀察、端詳。
崔師傅稱,當他拿出一本集動物、水果、蔬菜等多種物品為一體書籍合上后,讓孩子找出其中一種,孫子不是每頁翻找,而是先從旁邊側面找出分類,再在里面找出所說物品。“自己特別有方法,也沒人給他教。”
相比正常孩子,高才英也有自己的擔憂。她表示,如果學習的太早,害怕等真正該學的時候,孩子發現都會或者沒有新鮮勁而導致不好好學。因此,“我也不知道早教有沒有好處,或者要進行怎樣的早教?”
“1歲多認識兩百多個字是不常見的。”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胡春明稱,早教常提倡的,但學習內容、形式可以多樣化,除了教孩子識字、算數之外,也可學習認識花草樹木、人際關系等更多社會現象。只要方法得當,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后期產生厭學的可能性不大。
數千年來人們也總把教育與“、授業、解惑”連在一起,認為教育就是上課,是大人講、孩子聽的和。不少家庭陷入了早期教育的誤區:
例如重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活動,忽視同齡人的游戲、交往和人際關系的融合;重智力開發,忽視性格培養;重知識傳授,輕心理發育;單純把希望寄托在幼兒園和學校,忽視家庭早教的極端重要性;只顧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缺乏豐富的生活和廣泛興趣的培養;一味的“血緣愛”、“溺愛”、“賞識”而毫不懂得“教育愛”和“雙向愛”,還有人誤以為早期教育是小學課程的下放和提前……這樣就把早期教育的“經”念歪了。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學鋼琴越早越好。但專家,5歲以下5歲以下兒童不宜學鋼琴
因為此時的孩子骨骼、關節還未完全發育,骨關節、韌帶和骨節囊都較松弛,過早鋼琴或時間過長、用力過猛,都會影響這些部位的發育,嚴重都還可能使骨骺受損。而骨骺會直接關系到骨骼的生長,手指骨關節骨骺受損以后,可能導致手指長短、粗細發生變化,嚴重者握拳都會困難。
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由于注意力不能十分集中,在練琴時會不自覺地扭曲身體,可能會造成脊柱側彎、雙肩高低不平衡、左右不對稱的情況。
著裝是一種綜合藝術,線條、色彩、結構等對兒童的行為、心理有很大影響。著裝也可以說是對兒童早期審美教育的一種物化行為,這種教育和引導從兒童的視覺渴望那一刻開始,伴隨孩子一生。
3歲—5歲的孩子,對色彩的認識逐漸成熟,這是培養兒童對色彩感受、形狀認知變化、衣物貼身感受的時期。所以父母有針對性地進行著裝教育非常必要。不全體,也不美觀的著裝,對孩子審美觀的形成不利。
專家們認為,著裝教育是一個社會問題,服裝設計師有很大的責任,服裝設計師應針對不同年齡特點的兒童設計不同的服裝,引導其對美的欣賞和接受,可以彌補父母審美的不足。國外學生著裝多樣,有便裝、節日裝、運動裝等,孩子在不同的著不同的服裝,能不斷加深對服裝文化的理解,也是一種文明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