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斷收藏 1-3歲BB食譜8大原則
最近有媽媽跟我抱怨“寶寶一歲后做飯才煩,營養需求大了,嘴變叼了,不能只弄些簡單的輔食應付寶寶了,做頓飯真費腦。”
其實,媽媽的煩惱完全能理解,1歲后寶寶能吃的東西變多了,但他們的腸胃依然,約莫到2、3歲時,腸胃功能才能大致發育完全,所以跟大人吃的也有所區別。加上這些食譜還需要符合寶寶的營養需求,確實讓媽媽們有些頭疼。
有些媽媽解決的方法是上網搜食譜,照搬別人家寶寶一周的食譜。但是,別人家孩紙的口味不一定合你家寶寶口味。與其死板地照搬別人的食譜,不如現來記記給寶寶搭配食譜的幾大原則,只要記住,你立馬能學會怎么給寶寶搭配飲食。(關注微信號:朵媽親子時光,聊聊育兒那些事)
因為寶寶的牙齒還沒發育好,咀嚼肉的本領還趕不上大人,所以從三餐中攝取的蛋白質有限,奶類還是寶寶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不過寶寶喝奶不要于配方奶,無論是蛋白質、鈣還是脂肪,配方奶能提供的都不如普通牛奶,而糖、熱量這些則比牛奶更高。最好慢慢地用牛奶替代(美國兒醫首推給寶寶喝巴氏奶)配方奶。
至于每天喝多少奶,美國權威兒科組織,補充蛋白質時奶類與固體食物的比例應為40∶60。所有寶寶每天大概喝400ml-500ml奶左右,如果是胃口小的寶寶,可以適當減少一些奶量,不然寶寶就沒有多余的胃口接受其它食物了。
最好每天攝入兩份水果(1份水果一個柳丁1個小蘋果1/2跟香蕉13粒葡萄)。媽媽們不要把水果榨汁,這樣會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另外,水果最好換著吃,不要連著好幾頓都準備同樣的水果。
每天約為4-8滿湯匙,一定要有綠色蔬菜,最好不要用其它蔬菜代替(如果寶寶不愛吃可以試著把蔬菜切碎一些)。
每天吃米飯1-2碗,還可以適當在飲食中添加些全谷食物,如糙米、全麥面包。
“3+2+2”就是早中晚三餐+每兩餐間隔吃一次點心+早晚分別一次奶。以免影響正餐。
為什么要這么復雜的吃?因為寶寶的胃容量很少,不可能一次性吃那么多。但寶寶的營養需求很高,這樣的少吃多餐的方式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注意:點心最好是水果、酸奶或是簡單的小餅干,不要太多,以免影響正餐。)
各餐占總熱量的比例一般為早餐占25-30%,午餐占40%,午點占10-15%,晚餐占20-30%。為了滿足寶寶上午活動所需熱能及營養,早餐除主食外,還要加些乳類、蛋類和豆制品、青菜、肉類等食物,午餐量應高于其它各餐。因為,寶寶已活動了一個上午,下午還有更長時間的活動。另外,寶寶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量也很大,需要多補充些蛋白質。
一歲后,寶寶咀嚼能力大增,不喜歡吃糊糊爛爛的粥了,可以煮一些軟面、軟飯之類的。但是寶寶牙口不如大人,消化能力也弱。此時他們吃太硬太難咬的食物,不僅有被噎到的,也會讓他們的小乳牙不舒服,從而吃某種食物。一開始,媽媽要把菜、肉、面條剪碎給孩子吃,隨著寶寶咀嚼能力的發育,可以換成小肉塊、菜段、米飯等。
理論上孩子可以吃糖、鹽、油、醬油了,但是不應該添加過多。孩子會對調味料上癮的,從小就成了重口味寶寶,那可不利于寶寶的味覺發育,還會加重他的腎臟負擔。如果孩子跟家人一起吃飯,飯桌上不要有太油膩的,過硬的,味道過重的,辛辣上火的。
一歲后,寶寶吃的東西變多,但對新食物的接受能力變差了。如果不尊重他的口味,那就別怪他挑食了。父母孩子吃他不愛吃的食物,可能會讓孩子更加;也不要覺得什么有營養,就讓寶寶一直吃。寶寶跟大人一樣會有不愛吃的、吃膩的食物。
媽媽豐富食類和烹飪方式,讓寶寶選擇;多花些耐心和心思讓寶寶接受新的食物(他們對待新食物,有時真的很倔強)。